近年来美国开始强力推行其“重返亚太”战略,意在遏制中国。此举被称为是冷战思维的继续。以下重要事件属于“冷战”表现的是
A.科索沃战争的爆发 | B.朝鲜战争的爆发 |
C.苏联占领阿富汗 | D.北约的建立 |
下图是某一年的德国疆域示意图。这一年是
A.1919年 | B.1945年 |
C.1948年 | D.1991年 |
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A.表明了美国公开与苏联对抗,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
B.表明了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
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
冷战是一个多因素的产物”,影响“冷战”形成的因素包括
①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上的差异
②美苏双方互感“安全威胁”
③英国等欧洲国家推波助澜的作用
④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947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为此,美国( )
A.重建资本主义金融体系 | B.援助西欧实现经济复苏 |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D.推动欧洲走向经济联合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 | B.欧共体 |
C.北约组织 | D.德国统一 |
据统计,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截至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多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 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T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统计数据反映“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是
A.变两欧为其商品市场 | B.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 |
C.恢复两欧社会经济 | D.控制欧洲对抗苏联 |
戈尔巴乔夫在其执政结束后说:“冷战是一场没有必要的严重悲剧,是美苏两国对对方战略和意图的误解,双方都把对方的战略意图往最糟糕的方面考虑,导致了两国对外政策的僵化”。据此判断,戈尔巴乔夫认为
A.冷战是全球化过程的重大挫折 |
B.冷战是美苏国家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 |
C.冷战的主要责任在于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 |
D.冷战是美苏两国的主观敌意 |
有史学家估计:二战后联邦德国从1949年起,人均获得140马克的补助,而民主德国却人均负债2500马克。下列因素可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是( )
A.参加“北约”和“华约”的时间不同 | B.联邦德国率先加入欧洲煤钢联营 |
C.两国处于“冷战”格局的战略地位不同 | D.两国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不同 |
《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中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不结盟运动 | B.美、日、欧三足鼎立 |
C.苏联解体 | D.中国开展多边外交 |
“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该观点认为冷战的起源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C.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 D.经互会的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