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三某学生写一篇有关l947--1948年的国际关系的论文,他的论文中涉及的“关键词”可能有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铁幕演说、越南战争
D.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欧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社会党的领导和苏联的援助 B.共产党力量的强大和苏军的配合
C.依靠苏军力量和本国人民力量 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苏联的援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洲政治格局最大的变化是

A.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德国处于分裂状态 D.英、法、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成立与“马歇尔计划”相对抗的组织是

A.互经会 B.经互会 C.东欧联盟 D.社会主义经济同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高三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二战后初期的美欧关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题举行了一次讨论。下列史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两极格局的确立 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图片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出现都是由于(  )

A.两极格局框架的奠定 B.北约与华约的激烈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美国与苏联的冷战对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3月5日,朝鲜宣布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完全无效”,并全面停止朝鲜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的活动。下列有关《朝鲜停战协定》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双方在朝鲜停止一切敌对活动
②双方以北纬38度附近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
③协定生效后60天内遣返战俘
④双方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成立朝鲜和韩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海报是荷兰政府于1949年刊印的,由此可知,荷兰政府意在(  )

A.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荷兰的阴谋
B.宣传马歇尔计划对荷兰经济的重要性
C.成为美国的盟友,共同遏制苏联
D.希望民众与政府齐心协力克服经济困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当时威胁其战略意图实现的因素是(  )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日益衰落
B.西欧国家实力削弱,国际地位下降
C.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
D.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纪念馆的标识,下列文献最适合选入该馆展示的是

①《北大西洋公约》
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③勃列日涅夫手稿
④《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  )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建立经互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C.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
D.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    )

A.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
C.“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
D.“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是一位中国女生2009年在德国学习期间的一封家书(部分):

造成柏林成为“多中心的城市”的历史原因是(  )

A.德国国内民族矛盾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