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实施使西欧从战后初期的财政拮据及由物资紧缺而引发的限量配给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减少了人们对于政府的不满,稳定了政治局势”。在这里“它”是指
A.杜鲁门主义 | B.经济互助委员会 |
C.马歇尔计划 | D.西欧经济共同体 |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
二战后,美国对某一突发事件作出声明:“如果我们有意去保卫欧洲、防范社会主义,……为了民主制度的未来,我们必须留在这座城市。”这一事件是
A.“北约”成立 | B.越南战争 |
C.朝鲜战争 | D.柏林危机 |
下图是二战后初期有关朝鲜问题的一幅漫画。从该漫画中可以获取的有效信息有
①二战后美国打着民主旗号插足地方事务
②美国的民主制度遭到韩国人民的反对
③南朝鲜半岛内部人民呼吁和平反对独裁
④美苏“冷战”引发了朝鲜内战的爆发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分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
极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四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派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例说明。
(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指出美国推行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
(5)综合上述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承认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并不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美国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于( )
A.自身实力的削弱 | B.冷战对抗的需要 |
C.经济危机的困扰 | 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一看法评论的是
A.铁幕演说 | B.马歇尔计划 |
C.北约组织 | D.华约组织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战后欧洲( )
A.丧失了世界政治中心的地位 | B.面临着美国和苏联的威胁和控制 |
C.出现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 | D.欧洲霸主地位不复存在 |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
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 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 |
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 | 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 |
“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同盟力量的差距 | B.意识形态的对立 |
C.军事力量的失衡 | D.经济水平的差距 |
“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这种‘伟大’主要通过三个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表现出来,”下列不属于“进步的历史进程”的是( )
A.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巨大增长 |
B.殖民体系的瓦解 |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D.两极格局的形成 |
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举意在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 |
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 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 |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