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或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与条约这一内容相关的国际背景是
A.美国推行全球扩张的战略 | B.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D.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创造条件,使我们和其他国家能共同建立一种不受逼迫的生活方式……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两院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出现。……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我知道,要摈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1998年2月8日叶利钦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的讲话
(1)材料一中所说的“外来压力”指的是哪些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
(3)据材料三,简要分析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4)据材料一、二,列举史实说明美国的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通过向日本“特需订货”促进了其经济发展。越南战争爆发时,日本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第二位,美国深陷越战不能自拔,又为日本发展提供了契机。这表明( )
A.国际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 B.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 |
C.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 | D.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它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材料二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热战”被“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
(2)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953年7月朝鲜战争交战双方签署的《停战协定》,在维持南北分治、保持半岛的“冷和平”方面可谓功不可没。但近几年来“朝核危机”的久拖不决,加剧了半岛局势的动荡。这表明
A.东北亚国际结构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
B.原有停战机制难以适应局势的变化 |
C.冷战后朝鲜半岛依然存在冷战思维 |
D.南北朝鲜对峙是问题产生根源所在 |
二战后,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已不再是世界中心。以下事件能表明这一点的是
① 马歇尔计划 ②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
③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④ 欧洲煤钢联营
A.①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新的极权主义”指什么?“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又指什么?从材料中可看出美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
(2)据材料二指出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又实施了哪些相应的措施?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苏联为此采取了哪些对抗性的措施?
(3)在冷战下“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简要叙述冷战下的国际关系的典型事例。
(4)材料三所说的两极格局受到了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这里的其他力量中心指哪些?它们分别是怎样强大起来的?
1947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支持成立一个在联合国范围内的欧洲联合国”,美国还通过“欧洲统一美国委员会”的组织,支持欧洲联邦主义;丘吉尔号召建立“欧洲合众国”,却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定位为“我们与他们在一起,但不属于他们之中”,要充当欧洲一体化的“朋友和监护人”。材料表明英美在欧洲联合上的主要分歧表现在
A.对马歇尔计划的落实问题 |
B.欧洲共同体主权归属争夺 |
C.两国在欧洲联合中的地位问题 |
D.英美与欧共体紧密联系与否 |
1952年,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即主张社会主义阵营协作互助以对抗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反映了( )
A.美苏“冷战”意识形态分歧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
B.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
C.苏联轻工业发达,无需融入资本主义市场 |
D.美国陷入“滞胀”,苏联在经济领域加强扩张 |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这种选择大都不是自由的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是基于多数人的意志……第二种生活方式基于强加予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志。它所依靠的是恐怖和压迫,操纵下的报纸和广播,内定的选举和对个人自由之压制。文中杜鲁门“强加予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志”的表述暗指哪一国家( )
A.德国 | B.中国 |
C.苏联 | D.英国 |
马歇尔计划要求受援国成立一个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先后与一系列受援国签订多边和双边协定,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间的关税壁垒。这主要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A.巩固丁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
B.客观上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 |
C.对恢复战后西欧经济起重要作用 |
D.便利了美国向西欧输出大量商品 |
1955年3月1日,丘吉尔在对众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新式武器除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象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丘吉尔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该材料主要说明了冷战( )
A.导致美苏之间不断上升的军备竞赛 | B.促进不同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 |
C.推动亚非拉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 | D.避免了当时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柏林墙的修筑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美苏的大国强权主义达到高峰 |
B.反法西斯国家对法西斯势力的正义制裁 |
C.东西方“冷战”的加剧 |
D.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 |
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博览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列举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