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中,最基本的前提是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 |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党宣言》)。有学者提出应根据该著中原文“Aufhebung”,把“消灭”应翻译为“扬弃”。对此现象,也有学者认为应从作者写作的立足点和上下文语境中来理解。对这场争论所反映的史学认识应是
A.翻译为“扬弃”更符合马克思本人的意思 |
B.要鼓励历史研究中的大胆创新,鼓励给定论“翻案” |
C.时代不同了,历史文本的含义当然也随之改变 |
D.历史研究应尊重文本,并努力还原其客观真实 |
列宁评价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下列关于宪章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因为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最终失败 |
B.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标志之一 |
C.有力地推动了欧洲各国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
D.经济根源为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 |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思想理论来源包括
①德国的古典哲学
②法国启蒙思想
③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④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美国学者特纳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剑桥大学的学生中是尽人皆知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有人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者考虑到的问题。”这一时期,剑桥大学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生兴趣是因为它
A.指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
B.马克思主义学说论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C.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克服经济危机的解决办法 |
D.使一些经济学家感受到巨大威胁 |
在一次迎国庆60周年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主要在于其( )
A.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B.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 |
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D.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共产主义)就一定要实现。”这首唱响全球的《国际歌》中所蕴涵的共产主义理论诞生于
A.《共产党宣言》 | B.《法兰西内战》 |
C.《人权宣言》 | D.《论法的精神》 |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劳资矛盾的激化 | B.城乡差别的扩大 |
C.经济危机的发生 | D.垄断现象的出现 |
“它是一种新的思想意识,直接向资产阶级挑战,它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还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它在19世纪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在20世纪,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文中的“它”是指
A.人文主义 | B.自由主义 |
C.民族主义 | D.社会主义 |
《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2月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鲜为人知的是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共产党宣言》做了修改。在《共产党宣言》德文新版上由两位作者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加了这么一句话:“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依据你所学史实判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加上这句话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 B.修正主义的出现 |
C.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 D.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段斗争。”这两个学说果经形成于( )
A.17世纪初期 | B.18世纪中期 |
C.19世纪中期 | D.20世纪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