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 B.更有利于黄帝集权 |
C.制度、法令的统一 |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
据《两汉书·地理志》载: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平定江南地,在今嘉兴市南湖区置长水县属会稽郡。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可以世袭 |
B.郡守是会稽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
C.会稽郡长官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
D.长水县是会稽郡郡守的封地 |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解决上述问题,他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 B.修筑长城 |
C.攻打匈奴 | D.推行郡县制 |
秦代只设置郡县制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中央集权的强化 | B.君主专制的加强 |
C.中央消除了地方的威胁 | D.地方实权的扩大 |
《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
A.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黄 | B.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 |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 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
下列有关秦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皇帝任免郡县长官 | B.郡县长官拥有自己的封地 |
C.通过察举制选拔郡县长官 | D.郡县长官可以世袭 |
“(秦始皇)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使后无战攻之患。”材料中的“计谋”是指( )
A.全面推行郡县制 | B.实行三公九卿制 |
C.继续沿用分封制 | D.修建驰道、直道 |
从商周到秦朝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突出特点是( )
①由贵族政治变为官僚政治 ②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
③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 ④血缘政治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 B.宗法制和郡县制 |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就开始归入中央版图的是( )
①云贵地区 ②西藏地区 ③岭南地区 ④东北地区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 )
A.西周 | B.秦朝 |
C.唐朝 | D.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