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 | B.秦朝 | C.东汉 | D.明朝 |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含义是( )
A.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专制 |
B.全国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必须听命于中央 |
C.赢政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三公 |
D.皇权空前加强,实行君主专制 |
史学家唐德刚认为:“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替代禅让制 |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
梁启超在《战国载记》中说:“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其中“皋牢百代”的政治举措是
A.创立皇帝、丞相和郡县制度 B.“使黔首自实田”
C.“书同”,以小篆为标准字体 D.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贾谊曾说:“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这样就可以挽救秦朝灭亡的命运了。由此可见,他认为秦灭亡的原因之一是()
A.推行分封制 | B.大搞文化专制 |
C.实行郡县制 | D.实行严刑峻法 |
《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讲述了一个故事:“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这件事情从本质上反映了()
A秦二世时相权较大,威胁皇权 B 赵高愚弄皇帝
C秦二世不能知人善任 D大臣惧怕赵高甚于惧怕皇帝
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奏章,有时甚至深夜才能休息,这主要是因为
A.“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B.“以至万世而为君” |
C.“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 D.“功过五帝,地广三王” |
《左传》记载公元前493年晋国卿大夫赵鞅在某次战前宣布的誓词:“克敌者,上大
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赵鞅的这一政策 ( )
A.遭到了人民普遍反对 | B.导致了战役的失利 |
C.开创了郡县制度 | D.加速了封建制形成 |
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那一个同学的表述最准确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 |
B.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 |
C.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 |
D.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 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 |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建立 | D.科举考试的实行 |
《中国史纲》指出“他(秦始皇)让秦国原有的军队依旧集中在秦国本部,少数地方兵只是警察的性质。……为的是任何地方若有叛乱,中央军可以迅速赶去平定。历来创业之主的军事布置没有比始皇更精明了。”秦始皇实现上述目的主要通过
A.在中央设太尉 | B.修筑驰道 |
C.在地方设郡县 | D.皇帝直接掌握军权 |
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
C.“所有殄天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
D.“内兴功作,外攘狄夷,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有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 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 |
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 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