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和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A.属实 | B.不可能是事实 |
C.不能判断 | D.有可能是事实 |
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这种现象发始于( )
A.秦朝 | B.汉代 |
C.宋代 | D.清朝 |
张树平说: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在权力控制和社会组织的意义上,“若以西洋史的眼光看,都是非常现代的创设”。这里的“现代”是指( )
A.中央对地方实行有效的管理 |
B.运用法律来实现权力的监督 |
C.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体系化 |
D.官员选用采取公平公开方式 |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
B.都加强了封建社会中央集权 |
C.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
D.都消除了社会矛盾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
C.制度法令的统一 |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郡县时代”对应的是( )
A.秦朝 | B.西周 |
C.黄帝时代 | D.西汉 |
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下列古代官职与其职能相似的是
A.秦御史大夫 | B.西汉刺史 |
C.宋同平章事 | D.明布政使 |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 )
A.通判 | B.御史大夫 |
C.刺史 | D.监察御史 |
秦朝“以地域划分为基础来进行统治和管理,较之以血缘划分管理为基础更具稳定性”。材料表明
A.官僚政治具有历史进步性 |
B.郡县制度强化了皇权专制统治 |
C.贵族政治退出了历史舞台 |
D.分封制崩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说明:( )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形成 | B.神权与王权结合 |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 D.王位世袭制确立 |
秦朝《琅琊刻石》:“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材料反映了( )
A.对秦皇文治武功的颂扬 | B.秦朝实行富民强国政策 |
C.秦始皇刻意掩饰其暴政 | D.统治者重农抑商的主张 |
郡县制与分封制主要不同在于( )
A.郡县分两级,分封分四级 |
B.分封制主要在周朝实行,而郡县制开始于秦朝 |
C.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
D.郡县制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分封制不利于巩固周王的统治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世官制转为科举制 | B.分封制转为郡县制 |
C.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 | D.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