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写道:“(1917年)10月16日,党中央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选举了以斯大林同志为首的领导起义的党总部。这个党总部领导了整个起义。”据你判断,《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本书应出版于

A.“十月革命”时期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苏联七十多年历史上,大规模的饥荒有三次,即1922—1923年、1932-1933年、1946—1947年饥荒。其中1932-1933年大饥荒的程度最为严重,1932年苏联主要农业区乌克兰地区谷物产量仅是1930的36.8%,据估计饥荒死亡人数的在600—800万之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
B.农业集体化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
C.经济建设模式模糊导致社会混乱
D.苏联的经济困难呈现周期性特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府职能的发挥,并不是无限制的,正当的职能发挥,能够使国家稳固,社会发展。过度的职权扩大乃至极权,则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下列哪一变化符合这一说法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B.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体制
C.胡佛自由放任到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
D.斯大林体制确立到二战后的苏联三次改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 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斯大林模式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失调
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两个五年计划片面的发展工业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在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

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 B.迅速发展农业生产
C.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 D.加强对城乡的统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20世纪20年代快结束时,欧洲似乎正安定下来处于一个和平、安全和相对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一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图片不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大萧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先决条件
B.苏联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于西方大国的支持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D.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0年,斯大林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    )

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B.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的调控
C.排斥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
D.维护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

A.实行单一公有制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作品称:“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一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配合了国家工业化的进行
C.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D.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场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追随理想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凯恩斯主义
C.实行国家福利制度 D.斯大林模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例的情况。据图中数据判断,当时苏联正处于

A.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
B.“一五”计划实行时期
C.“二五”计划实行时期
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了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较客观的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B.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D.完全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斯大林格勒战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