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7月,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次讲话中说:“在经济秩序中,这样一个时代已经到来,在美国巨大的生产能力、贸易能力不受到伤害的同时,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崛起了,以至成为使美国感到极为不舒服的竞争对手。”这些话( )
A.与当时的历史事实基本相符 | B.说明法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 |
C.说明欧共体的成立步履维艰 | D.证明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
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感慨地说:“今天,欧洲终于圆了欧元梦!”欧洲媒体将2002年1月1日这一天称为“E日”,与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D日”相提并论,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正式启动说明了
A.欧元已完全成为广为流通的世界货币 |
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
C.欧洲在政治上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
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 |
2014年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提出反腐议题,得到各国认同。最后通过了《北京反腐败宣言》,这体现了()
A.APEC成员把反腐作为头等大事 |
B.APEC已成为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
C.APEC合作的扩大加深 |
D.中国试图加强对APEC的控制 |
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中说:“当美国精神日趋衰微的时候,新的欧洲梦诞生了,它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欧洲梦”的含义是
A.欧洲英法等国强调独立自主 |
B.欧洲大多数人主张走文化同化之路 |
C.欧洲与美国霸权主义相悖的和平梦 |
D.欧洲正在推进的一体化进程 |
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可以说明()
A.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
B.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
C.APEC经济一体化必将实现政治一体化 |
D.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 |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在于()
A.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 B.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
C.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形成 | D.两极世界格局彻底解体 |
下图所示漫画发表于1986年。对其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世界经济格局呈现三足鼎立局面 |
B.美、日、西欧经济竞争激烈 |
C.欧盟的建立提升了西欧竞争力 |
D.日本成为可以抗衡欧美的政治大国 |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这说明()
A.美国丧失超级大国地位 |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
C.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 | D.美国经济受到欧洲挑战 |
亨廷顿曾说“欧洲的疆界结束于基督教的范围终结、伊斯兰教和东正教范围开始的地方”。1994年春,欧盟明文规定,除信奉基督教波罗的海诸国以外,排除所有信奉东正教的前苏联共和国入盟的可能性。上述现象共同说明:()
A.欧洲的联合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基础 |
B.欧盟各成员国都表现出很强的文化优越感 |
C.欧盟现今各成员国皆为信奉基督教国家 |
D.欧盟内部冷战思维严重阻碍其东扩 |
2006年,德国与法国抛开过去的历史情绪,共同编写两国高中历史课本。书中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历史资料或文件,力求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真相,帮助学生了解整个欧洲史和世界史。法德两国如此做法的重要意义是
A.结束两国对抗促进和平发展 | B.为世界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
C.进一步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 | D.推动两国的文化一体化进程 |
下图是英国的考文垂大教堂,它是考文垂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修建于14世纪的原教堂在二战中被德国空袭所摧毁,只剩下外墙和尖顶。1962年,它的重新开放,被视为西欧复兴的象征。二战后西欧诸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有()
①利用美国的援助②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③发展高科技和新兴产业 ④利用经济的非军事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
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