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是( )
①都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②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都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④都有利于王权的专制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①②③④ |
16世纪的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
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 )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 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③反对教皇权威 ④主张先定论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
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
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
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
D.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
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会对他说( )。
A.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
B.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
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
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
之所以说宗教改革运动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主要是因为它 ( )
A.采取了宗教神学异端的斗争形式 |
B.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参与 |
C.把斗争矛头指向教皇和教会 |
D.只是在个别的国家发生 |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
A.王权与教权平等 | B.教权高于王权 |
C.王权高于教权 |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
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地接受起来。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 |
B.其蕴含了自由主义精神 |
C.马丁·路德的积极倡导 |
D.其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原则 |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改革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
|
改革措施 |
评价 |
A |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推行县制 |
削弱旧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
B |
马丁·路德改革:因信称义 |
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
C |
明治维新:废藩置县 |
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
D |
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建立新式学堂 |
开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
“这是对上帝的宣战书,它像一把利剑刺向上帝的心脏,又如一颗重型炮弹,打破了被宗教神学长期盘踞着的顽固堡垒,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这段话评论的是( )
A.牛顿的近代力学 | B.路德的因信称义 |
C.卢梭社会契约论 | D.达尔文的进化论 |
加尔文教的影响不包括( )
A.为资产阶级经济活动披上神圣的外衣 |
B.成为尼德兰革命的旗帜 |
C.促成了清教运动 |
D.推动了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 |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其主要历史作用是(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
B.反对天主教会的掠夺 |
C.有利于民族教会的发展 |
D.有利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
欧洲宗教改革最先开始于德意志,主要是因为( )
A.德意志王权的强大 |
B.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 |
C.德意志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
D.德意志文艺复兴成就巨大 |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新教派,它们的共同之处包括( )
①拒绝了罗马教廷为基督教会当然领袖的传统
②否定了罗马教会独有的解释《圣经》的权力
③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
④使国家的主权和社会的稳定得到了加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