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A.教权高于王权 |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
C.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 D.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
下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
①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
②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英国宗教改革与德国、瑞士宗教改革的不同点主要是( )
①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 ②与罗马教皇决裂
③改革的性质 ④对天主教会教义的态度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英国宗教改革后不久,就出现了倾向于卡尔文教更加激进的思潮,即清教运动。英国掀起的清教运动目标是( )
①改革英国国教 ②建立廉俭教会 ③反对专制王权 ④加强日益强大的王权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改革是不同的阶级和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在下列的欧洲宗教改革中,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是( )
A.路德教派 | B.卡尔文教派 |
C.英国国教 | D.英国清教 |
在欧洲宗教改革前,由于王权软弱,社会矛盾已经严重激化,下列哪些力量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民族国家( )
①新兴资产阶级 ②新贵族 ③封建君主 ④天主教会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③ |
16世纪,欧洲的一场争论很快扩展为关于上帝与人类关系的新思想的传播。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指
A.因信称义 | B.知识即美德 |
C.人非工具 | D.人民主权说 |
凯末尔和甘地都领导了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的不同之处是
A.实行了西方化的全方位社会变革 |
B.反对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独立 |
C.消除传统宗教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
D.反映了亚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
“因信称义”的含义是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就可以获得拯救。在宗教改革中首先倡导该思想的是
A.天主教会 | B.路德教派 | C.加尔文派 | D.英国国教 |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在内容方面的相同点是( )
①世俗权利高于教权 ②禁止向罗马教廷纳年贡
③取消教廷的最高司法权 ④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 B.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 |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
下列对欧洲宗教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改革运动
②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在否定马丁·路德的基础上进行的
③加尔文的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④欧洲宗教改革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但勇于挑战教皇权威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③ |
【改编】11世纪时德皇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④德意志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宗教改革后,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的教派有
①天主教 ②加尔文派 ③路德派 ④英国国教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关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
B.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
C.改革建立了新教,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 |
D.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