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最初为君主政体,不久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他们全是贵族。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结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阶级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自20世纪70年代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急速发展的贸易”和“政治自由化”分别指什么?这种“政治自由化”确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请以史实说明,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政治、经济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在民主政治建设历程中取得的突出成就。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认识。
中外历史学家的历史三段论很有新颖之处,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夏禹家天下以后有记录可征之国史,凡四千余年(公元前二二〇〇~公元二〇〇〇年)。四千年中,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型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型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在1911年的大革命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7分)并且列举 “群雄竞起”的表现。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五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回答: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2)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从古代到近代、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进步。
辛亥革命探究
材料一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结合,夺取了清廷在重庆的地方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重庆辛亥革命可谓“一次成功,兵不血刃”。 这也很好地诠释了这次“微流血”革命。(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材料三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回顾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问题:
(1)根据材料,简要分析说明辛亥革命“微流血”的内涵与原因。
(2)徐中约指出的问题在民国初年有什么表现?你认为这一问题的产生与辛亥年“微流血”革命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3)根据材料三,从革命党人的角度,孙中山在哪几个方面分析了1912年“让渡政权于袁世凯”的原因。
(25分)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尽相同,且屡有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这里把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为“双元革命”……发生在1789~1848年间的这种伟大革命,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而且是中产阶级或者资产阶级自由社会的大胜利;不仅仅是“现代经济”的胜利或“现代国家”的胜利,而且是世界上某个特定地域(欧洲部分地区和北美少数地方)内的经济和国家的巨大胜利……从那以后,这一变革波及了整个世界。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二: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13—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
1913年 |
1928年 |
1932年① |
1937年 |
||
世界 |
世界 |
世界 |
欧洲 |
世界 |
欧洲 |
|
工业生产总值 |
5 |
5 |
3 |
2 |
2 |
1 |
机器制造业 |
4 |
4 |
2 |
1 |
2 |
1 |
电力 |
15 |
10 |
7 |
4 |
3 |
2 |
煤炭 |
6 |
6 |
4 |
3 |
4 |
3 |
钢 |
5 |
5 |
5 |
4 |
3 |
2 |
注:①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成规模比较。
——引自《苏联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文件汇编》
材料四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材料一认为“‘双元革命’不仅仅是‘现代经济’的胜利或‘现代国家’的胜利,而且是世界上某个特定地域(欧洲部分地区和北美少数地方)内的经济和国家的巨大胜利”,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利用科学和机械的”?又是如何去“组织近代民族国家”的?
(3)分析上表,指出1928年后苏联(俄国)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世界的排名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体现?各自成效如何?
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因,总结起来无非是这样几条:生产力的变革、生产关系的调整,政治制度的创新,思想观念的解放,不同文明的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梁启超1922年为《申报》五十周年报庆所写的文章中有下面这样一段话:
“ 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大。自觉,觉些什么呢?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的精神;第二种是民主的精神。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眠状态之中,朦朦胧胧的;到近五十年——实则是三十年——却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了……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外族统治的政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过了很大的努力,方才做成。就这一点看来,真配得上进化这两个字了”。
(1)从这段文字看,梁启超对中国的政治发展持什么看法?
(2)结合“近三十年”的史实说明“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历史评价方面的“盖棺论定”,而且还将决定辛亥革命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走向。然而,辛亥革命的面目仍然笼罩着重重迷雾。我们将怎样聊以纪念、回顾、检讨对辛亥革命性质的研究以求改进,进而揭开辛亥革命的“庐山真面目”。
吕明灼学者认为,不能因为当时孙中山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主张由分权制向集权制、多党制向一党制、地方自治向中央集权转变,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否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把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伟大意义的意思,相反,这是很崇高、伟大、光彩的。
扬天石学者则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
评析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
——许纪霖《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
材料三 看民国风景,有历史、有人物、有景观、有文争武斗、有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亦随之激变。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
——新周刊330期《陈丹青民国答问录》
(1)“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法制发展的角度,简述1640—1720年代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民国范儿”产生的时代背景。
(4)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对“魏晋风度”、“贵族精神”和“民国范儿”的认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震荡最剧烈、最不稳定的时期,发生了社会和政治的“大裂变”。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节选)
1894年 |
日本挑起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
1895年 |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等“公车上书”。 |
1897年 |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在《国闻报》上定期发表。 |
1898年 |
6月,维新变法开始。9月,那拉氏发动“戊戌政变”。 |
1899年 |
秋,山东平原县义和团在朱红灯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 |
1900年 |
夏,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
1901年 |
9月,《辛丑条约》签订。 |
1902年 |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苏报》上发表。 |
1903年 |
邹容著《革命军》,章炳麟为《革命军》作序。 |
1904年 |
华兴会、光复会成立。陈天华著《猛回头》和《警世钟》。 |
1905年 |
实行清末“新政”。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
1911年 |
清朝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
1912年 |
元旦,中华民国成立。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接任。 |
1913年 |
3月,袁世凯派人杀害了宋教仁。7月,爆发“二次革命”。 |
1915年 |
12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蔡锷组织护国军讨袁。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 |
1917年 |
张勋复辟失败。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
1918年 |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请回答:
(1)从上表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哪几股进步社会思潮?(4分) 并说明这几股进步潮流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2分)
(2)某校高二学生历史学习研究组认为,此表编制者明显忽视了经济文明史部分,据此请加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2分)
(3)严复译述《天演论》的发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兴起,维新变法运动给我们留下哪些宝贵遗产?(4分)
(4)维新派与革命派的理想蓝图不能实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24分)“宪政”即宪法政治,它的前提是宪法,核心是民主政治。就是通过限制政府 的权力,来保障人的权利和自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6与17世纪,反对无限君权的“权限说”崛起后,宪法也被赋予了新 的意义——它被认为是一部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个人权利的法律文件。
——据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
材料二:由于中西方在历史传统、文明基础、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 晚清时期的国人对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文明隔阂极深,加之当时启动变法的直接目的 是为了尽快地在法治方面与西方列强接轨,这些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法治变革是从借鉴和 移植起步的。
——据侯欣一《近代中国法治变革回顾》
(1) 阅读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限制政府权力的思想主张?简要分析“权限 说”对近代英国和美国宪政的影响。
(2) 阅读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法治变革的特点,并用民国初年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8分)
(3) 简述建国初期我国宪政建设的主要成就。
材料:关于中国现代史的起始时间,早在五十年代就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大多数学者认定中国现代史即1919——1949年的中国史。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划分历史时代的标准应是社会形态,“从鸦片战争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社会性质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这110年的历史应该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叫做中国近代史”。他们主张中国现代史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近年来学术界对此问题再次展开讨论。主要观点仍是上述两点:一是主张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二是主张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此外,还有人提出了第三种意见,认为中国现代史应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或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评论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史起始时间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近代以来,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在不断变化,走向世界,复兴中华是几代中国人的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君主的“世界观”。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人从“洋务”再到“时务”转变的原因。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3)从材料三看,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的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第三个阶段”中国政府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采取了哪些措施?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转变轨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互相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全球通史》
材料二: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材料三:“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时代》
阅后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表现有哪些?这一时期呈现出的哪些趋势决定着此后的“中国发展进程”?
(2)材料二中钱穆所说的政治方面的变化指的是什么?分析引起钱穆所说的政治方面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在1911年的大革命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8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6分)并且列举 “群雄竞起”的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取得巨大成功,它既完成了消灭专制王权的任务,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有的君主制形式继承下来,……国家主权的重心已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英国议会制度》
材料二 民国初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2005年《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据材料一说明“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的含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揖美追欧”,实现“旧邦新造”,曾力图把西方哪些民主政治制度移植于中国?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哪些成就?
(4)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驯服”统治者的共同途径是什么。
政治和经济是构成人类社会的重要领域。古代社会,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长期领先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 ——《剑桥中国秦汉史》
(1)材料中所指秦朝创立的制度是什么制度?它是何时结束的?
(2)请以中央政府的机构设置为例,对材料中所说的“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做一简要阐述。
(3)材料称“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为什么?
材料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4)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材料三:“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杼轴、纂组都为纺织的意思)。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矣。”——《明神宗实录》
材料四: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雍正)实录》
(5)材料三中体现的情况实质是什么?在这种背景下,你如何看待材料四中雍正帝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