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写道:“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二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材料三 近二三十年来,多数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这是对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新概括。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一回答辛亥革命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4分)
(3)根据材料二回答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6分)
(4)根据材料三的观点,你会对近代前期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至少列举两例)并任选一个重要事件进行评价。(8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学者杨天石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对该学者的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

A.完全否定了辛亥革命在发展资本主义方面的作用
B.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从根本上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C.辛亥革命的任务仅仅是挽救民族危亡
D.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最迫切的诉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讲到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大体可划分为两段落。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秦以后之政制,有许多精义,仍沿袭周制而来,直至近代皆然。但最近的我们,接受西方学说影响,遂若西周封建制度一无是处。而秦以下之政府,则只以“君主专制”四字目之……近代只有孙中山先生,他懂得把中国传统政制来和西方现代政治参酌配合。他主张把中国政治上原有之考试、监察两制度,增入西方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而糅合为五权宪法之理想。我们且不论此项理想是否尽善尽美,然孙先生实具有超旷之识见,融会中西,斟酌中西彼我之长,来适合国情,创制立法。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政治改革运动中激进的社会改良主义者密尔认为在现代条件下,“理想上最好的政体是代议民主制,在此制度下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 后的控制权(受控精英民主制度)。”与直接民主相比它有很多优越性,起码在处理多数与少数、民主与平等、民主与自由、公共事务与个人自由、精英与大众等各个关系上更为理性和科学。
——谢海霞《代议制民主:找回人类应有的话语权》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与“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的内涵,简析秦始皇和孙中山创新的政治制度的不同影响。(10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扼要说明近代英国在代议民主制的框架下权力中心的变化,归纳这一“最好的政体”的基本特点。(8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文中的“革命性和民主性”是指(     )

A.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B.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
C.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
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缅甸中国同盟会创立于1908年4月1日,其在动员、组织旅缅华侨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中,做出杰出贡献。对下表分析正确的是(      )

姓名
简介
与同盟会关系
陈甘泉
心怀大志,寡言深思,侨居仰光,经营商业
旅缅侨胞中最早具有民主革命倾向的人士
徐赞周
1903年,与陈甘泉、庄银安诸友创设中华义学,缅甸华侨之有学校由此开端
缅甸中国同盟会创始人
庄银安
自少能文,弱冠南渡,到仰光经商;性慈志高,急公好义,且善于谋略,因此在侨界有较高威望
缅甸中国同盟会首任会长
曾瑞开
十八岁到仰光经商,几年后,成为仰光有名的实业家
为支持革命事业慷慨解囊

 
A.缅甸是同盟会在海外的一个最重要分部
B.缅甸的部分华侨积极支持国内革命活动
C.缅甸所有的华侨都是同盟会会员
D.缅甸的同盟会成员都在经济上支持革命活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初某西方报纸报道:昨天,纽约唐人街华人燃放鞭炮举行庆祝活动。在以前,居住在大街的华人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君主立宪”,另一派支持“民主”。昨天,他们步调一致。“他们”庆祝的应是(    )

A.光绪帝下诏“新政” B.义和团运动兴起
C.中国同盟会建立 D.中华民国的成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刘邦的“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的“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已发生根本的转变
B.两位杰出的历史人物都有鲜明的民本思想
C.从“家天下”走向“公天下”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D.人民大众与统治者的矛盾始终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一一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
(2)归纳材料二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6)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一、图二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史料。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
B.图二是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
C.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
D.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两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发展进程简表

英国
法国
1215年颁布《大宪章》,确立起有限君主制的政治体制;
1265年孟福尔召开议会,创立了英国议会的雏形,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起来;
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
1832年、1867年和1884年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 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法两国民主进程中各自呈现的主要特点。他们反映了当时世界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材料二   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从功能上说,它最多只能起到事后的作用。……于是就会产生一种监督权由谁来监督的问题。而权力制衡中的权力则不同,它是一种内在的权力。在权力制衡中,每一个权力的行使者都具有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制约者的双重身份。权力的行使者不仅受到其他权力的约束,而且也同时约束着其他权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观点,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谈谈美国是如何实现权力制衡的。
材料三  袁世凯3月11日在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第二天便在南京公布《临时约法》,塞给袁一部他未参与制定的“宪法”,束缚其手脚。《临时约法》违背了孙中山的建国理念和同盟会的革命方略。辛亥前,孙一直主张革命成功后实行美国政体,《组织大纲》集权于总统完全符合他的意愿。
——范福潮《<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临时约法》“违背了孙中山的建国理念”
(4)有人说“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大事纪

时间
事件
1901年
设立外务部;成立新军体制
1903年
设立商部,出台《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破产律》等
1908年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成立各省代议机构——咨议局
1910年
成立中央代议机构一一资政院
1911年
行内阁制,设总理大臣及民政等10部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据表中材料概括晚清变革的主要内容。有学者指出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清政府已失去了改革的最佳机遇,结合时代背景论证该观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飞跃是从铲除君主专制政体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构架,第二个飞跃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基本建立到迈入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基本轨道。下列与“铲除君主专制政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基本建立”、“迈入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基本轨道”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依次是(   )

A.辛亥革命、1954年宪法颁布、“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B.辛亥革命、《共同纲领》制定、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C.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54年宪法颁布、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材料三 英国民主政治建立发展简要进程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在继承《大宪章》限制王权的基础上,明确了议会主权,国家主权的重心从国王转到议会。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材料四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表现形式和适用范围两个角度,概括古代罗马法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上述趋势出现的原因。(8分)
(3)概括材料三英国在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4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国”为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