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
A.清政府 | B.南京临时政府 |
C.北洋政府 | D.南京国民政府 |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大清皇帝辞位后之优待条件》,末代皇帝溥仪因此得以深居宫中(1924年才搬出紫禁城)。年轻的溥仪好奇心强烈,敢作敢为。下列行为中溥仪不可能做出的( )
A.因仰慕胡适博士而给其打电话交流 |
B.亲自动手剪掉了拖在脑后的长辫子 |
C.为骑自行车下令锯掉大量宫门门槛 |
D.因北伐战争势如破竹主动搬出故宫 |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
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
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
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 |
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1924年兴起的国民革命运动、1946年爆发的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相继被推翻。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 )
A.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 B.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
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 D.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
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旧官僚投机革命 | B.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
C.反封建不彻底 |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清明节明明去扫墓,他看到曾祖父墓碑上写着“卒于民国五年”,其曾祖父应死于公元( )
A.1915年 | B.1916年 | C.1917年 | D.1918年 |
《茶馆》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应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冰凉……哼,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子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揭示了
A.民主思想在中国没有反响 | B.辛亥革命不彻底 |
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 | 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 |
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
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
C.封建家长制专制统治下,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
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回答问题:
(1)阅读图一和图二,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准备怎样解决土地问题?如何评价?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3)按照材料三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社交礼仪逐渐采用握手、鞠躬,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称呼上,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这些社交礼仪变迁最早出现在
A.辛亥革命后 | B.五四运动后 |
C.抗日战争后 | D.新中国成立后 |
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其皆瞠目结舌而不解。”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A.代议制的基础还没巩固 |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农民对政治不了解 |
D.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 |
据徐柯《可言》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无作用 |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 |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 |
D.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 |
从清朝的黄龙旗到中华民国的五色旗(注:一般认为物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这种变化反映了( )
①封建制度的结束 ②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民主平等的趋势 ④民族团结的重要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
A.实现了民族独立 | B.推翻了封建帝制 |
C.确立了共和政体 | D.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