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
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 |
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是一场爱国的政治改革运动 ②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斗争
③彻底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秩序 ④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②③ |
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写道:“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论述能证明其观点的有( )
①开辟了向西方学习之路,促进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
②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成为20世纪民主革命的开端
③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近代中国的首次思想解放潮流,开创新时代风气
⑤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符合近代中国的发展趋势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强 | B.改革了封建体制 |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为变法而献身,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壮烈诗篇的戊戌志士是
A.梁启超 | B.谭嗣同 |
C.刘光第 | D.杨深秀 |
戊戌变法将使大小官员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这是因为变法规定
A.准许臣民上书言事 | B.提倡投资设厂 |
C.废除八股取士 | D.撤并闲散衙门、冗员 |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鉴阅奏章,犹不能尽。”对此材料解释不正确的是
A.光绪钦定政策,变法图强 |
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可以上书言事 |
C.百日维新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
D.百日维新使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等受到极大鼓舞 |
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都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而戊戌变法更是在诸多方面超越了洋务运动,下面没有完成超越的是:
A.提出“兴西学、兴民权”等口号 |
B.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 |
C.发展近代工业 |
D.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 |
康有为认为,在“公车上书”四项主张中,只有一项是“立国自强之策”。这就是
A.“下诏鼓天下之气” | B.“迁都定天下之本” |
C.“练兵强天下之势” | D.“变法成天下之治” |
某班学生编导的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素材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 B.1898年(农历戊戌年) |
C.1901年(农历辛丑年) |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
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A.清统治集团中帝党和后党的斗争 |
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
C.封建地主阶级中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斗争 |
D.资产阶级上层与下层的斗争 |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的所说的“新观念”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体西用 |
C.立宪代议 | D.三民主义 |
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都遇到这个难题,下列关于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处理这个难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大大减轻了阻力 |
B.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大大减轻了阻力 |
C.两国都是利用皇帝的绝对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的 |
D.两国都通过思想宣传,积极发动社会民众参与,以减轻改革的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