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 |
C.反帝斗争风起云涌 | D.西方近代思想的广泛传入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 |
研究者发现,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当时思想界在讨论中国的这种问题时,大都不再使用传统的儒学语言,而改为运用近代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语言。这种现象说明( )
A.传统的君主政体已不再为资产阶级所认同 |
B.清朝专制统治的正当性受到质疑 |
C.戊戌变法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下列论述的基本观点倾向于近代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有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
B.“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固,在人心不在技艺” |
C.“君权与民权合者情意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也” |
D.“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
“公车上书”中提出当时救亡图存的上策是
A.“迁都定天下之本” | B.“下诏鼓天下之气” |
C.“变法成天下之治” | D.“练兵强天下之势” |
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的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A.道光帝 | B.咸丰帝 | C.光绪帝 | D.宣统帝 |
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因为( )
A.变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形式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
①解放思想 ②建立社团 ③兴办学堂 ④创办报刊 ⑤提倡女学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是( )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戊戌维新运动期间,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学习外国语言的热潮。下述因素中,与当时的外语热无关的是
A.西学的兴起与不断传播 | B.外国在华企业机构需要大量翻译、买办人员 |
C.新式学校的要求 | D.科举制的废除解放了读书人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