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的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②当时,不缠足运动推广普及很快
③服饰改革不带政治色彩,而不缠足运动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④两种变化与改革仅限于南方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关于教育的内容的相同点
①创办新式学校②选送留学生③设立学会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③④ |
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
①弘扬民族文化②挽救民族危亡③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根基④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②③ |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 )
①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②核心是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是民族资产阶级参政的开始 ④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
A.是一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政治运动 |
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 |
D.其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 |
对戊戌变法运动兴起原因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是基础 | B.民族危机加深是导火线 |
C.康梁的宣传发动是添加剂 | D.西方政治学说的传入是主要原因 |
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 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
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 )
A.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热烈响应 | 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 |
C.君主专制统治已经不得人心 | D.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 |
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①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
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③④ |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 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
C.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 | 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 |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
A.君主专制 | B.联邦制 | C.共和制 | D.君主立宪制 |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
A.形成了一批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 | B.革新了中国政治制度 |
C.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 D.起到了思想解放,开创时代新风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