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同学学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后,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以下是他们拟定的部分研究题目。其中不准确的是
A.《梭伦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
B.《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百年基业》 |
C.《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
D.《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
1898年,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说:“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革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康有为奏折的本质意图是
A.表达了与大清帝国满洲贵族统治者誓不两立的坚决斗志 |
B.追求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维新变法奠定理论基础 |
C.唯有剪掉辫子,方可有利于机械化大生产,有利于行军打仗 |
D.把变衣冠作为学习现代文明,革除社会陋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①到上海租界拜访好友
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材料中的“政治”觉悟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 | B.百日维新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政治理念的异同 | B.证明甲午战争日胜我败的历史原因 |
C.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 | D.质疑德相俾斯麦的评价 |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之处主要在于二者的
A.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
B.方式:组建团体、出版刊物、武装斗争 |
C.支持者:开明地主士绅和爱国知识分子 |
D.影响: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之处主要在于二者的
A.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
B.方式:组建团体、出版刊物、武装斗争 |
C.支持者:开明地主士绅和爱国知识分子 |
D.影响: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有人这样评论康有为的教育行为:“先生之诲人也,……非欲养成死啃章句之陋儒,故草堂相处,往往脱略行迹。凡所以启发智慧者,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 可见康有为 ( )
A.反对儒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 | B.注重培养科技人才 |
C.注重言行一致 | D.注重培养维新变法的政治人才 |
有人评价百日维新“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直接导致维新派“同志太孤”的措施有
①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②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④选派学生到国外留学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指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要求建立
A.君主专制政体 | B.总统共和政体 |
C.君主立宪政体 | D.议会共和政体 |
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常见的现象。回答第16〜18題。
对外交往是一种文明交流的行为。下列文明成果受到对外交往影响的有
以下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的数据对比,从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造成下表中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应是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之一。回答10〜13題。
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奕訢曾说:“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洋)人;讲究以彻其原,法既明而用将在我。”材料中奕訢的主张是
A.兴办洋务需培养实用科技人才 | B.筹划海防以强大清朝国防 |
C.引进外国技术但不用外国专家 | D.学习西方的民主法制建设 |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材料反映出李鸿章
A.已转化为维新派代表人物 | B.主张废除三省六部 |
C.已经与慈禧太后分道扬镳 | D.主张进行社会改革 |
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
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 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
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和伦理觉悟三个阶段。“伦理觉悟”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是
A.洋务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