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尽管康有为为中国社会选择了变法维新之路,但当时的中国社会并没有选择康有为。康有为……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变法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 |
B.维新派缺少自己的武装力量 |
C.康有为缺乏变法的必要资金 |
D.变法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 |
下列改革,性质相同的是( )
A.梭伦改革与王安石变法 |
B.俄国1861年改革与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 |
C.商鞅变法与欧洲宗教改革 |
D.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
①裁撤冗员 ②取消旗人特权 ③废除八股
④裁汰旧军 ⑤设立京师大学堂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⑤ | D.②③④ |
有人说,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以下所列能说明此观点的有( )
①这次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②戊戌变法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③提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④没有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而是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领导人 | B.时间 | C.参加者 | D.地点 |
下列关于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改革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行的 |
B.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的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
C.改革相对革命而言对生产力的破坏小,一定程度有利于社会发展 |
D.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
对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②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③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④是一次资产阶级同封建顽固势力的夺权斗争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
A.科学知识 | B.企业管理制度 |
C.政治制度 | D.教育制度 |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
A.强学会的成立 | B.《中外纪闻》创办 |
C.“公车上书” | D.保国会成立 |
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 B.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
C.维新派的软弱妥协 | D.帝国主义的破坏 |
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 )
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 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 |
C.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 | D.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