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上图片所反映史实间的内在联系。(要求: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促进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在第④段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黑奴贸易攫取巨额财富 B.重化工业居主导地位
C.轻纺工业占主导地位 D.“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可能正确的是

A.m为700,n为300 B.m为600,n为400
C.m为500,n为500 D.m为800,n为200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六世纪后半期,加勒比海地区生产蔗糖,需要大量人力从事收割、榨汁,加工成浓缩糖蜜后,运至欧洲贩卖。因当地劳动力不足,来自欧洲的业主多半会采取下列哪种措施以提升生产力

A.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B.从非洲引进黑人奴隶
C.自北美聘雇印第安人 D.自欧洲招募契约劳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世纪中国与荷兰的金融创新

中国
荷兰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是现代意义的银行,有阿姆斯特丹市政的担保,很快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结算中心,荷兰的利率也比其它欧洲国家都要低得多。银行不仅支持商品交易,还支持股票交易。

17世纪的中国和荷兰都进行了金融创新,但其影响却完全不同,请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现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论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依靠(    )

A.对外殖民掠夺 B.古罗马的法制
C.文艺复兴 D.制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
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经济政策
代表性观点
16世纪—18世纪末
重商主义
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获取金银,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国家鼓励出口,控制进口
19世纪—20世纪30年代
自由主义
财富不是金银货币,而是由生产性劳动所生产出来的有用物品。导致国民财富增长的首要原因是自发的利己劳动和社会分工,国家不应该干预生产和社会分工
20世纪30—70年代
凯恩斯主义
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经济危机,国家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提高消费等扩张性政策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结合材料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论证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材料中所指的“它”出现在(    )

A.新航路开辟中 B.殖民扩张过程中
C.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示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了西方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三个时期的关系,它反映了(    )

A.西方国家对外政策变化无常
B.西方国家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工业革命逐步深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怎样做大国》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

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B.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
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D.工业革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30年代松江棉布大量行销欧洲,英国绅士风行以中国杭纺做衬衫,以天然棕色的松江紫花棉布做裤子。紫花布以南京为集散地,外商称它为南京布。上述材料反映当时(    )

A.南京是政府开放的对外贸易口岸
B.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尚有竞争优势
C.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缓慢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史学家奇波拉说:“荷兰人摆脱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盛行的传统而奉行一种势必在近代推广的原则。中世纪商人一般都企图从单位商品中谋取最大利润因而他们偏爱高档品。荷兰人从根本上转向大众产品,他们在日趋增多的活动次数中,靠扩大销售数量的办法努力增值利润。”荷兰商人热衷于大众消费品贸易的历史前提是(   )

A.荷兰航海业的发达促进了贸易的繁盛
B.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群体扩大
D.欧洲商业中心的转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汉民族长期保持很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于是不断增强了自我优越、惟我独尊意识。并产生了华夷观念,把周边民族或国家都视为落后的蛮夷。对待周边蛮夷国家,中国除要用强大实力使之“畏威”之外,更应以“德惠”使四夷倾心内服,按照儒家学说,中国君主与其它各国君主的关系,只能是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外国来使均为朝贡者,故没有形成平等国家间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礼仪。因此,古代中国统治者认为自己不需要外交,无需常设的外交机构,只是由礼鄙和理藩院分别办理海道和陆路往来的各国事务,到了明清时期,这种以朝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宗藩体制最终形成。
就在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性宗藩国际关系体制最终形成之际,以欧洲为中心的近代外交体制也得到确立.1648年召开的威斯特伐利亚国际会议,首次以条约形式确立了常设外交使节制度。18世纪,欧洲各国开始在政府部门序列中,设立专门负责主管本国外交事务的外交部。1625年,荷兰国际法学家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他以自然法为理论基础,阐述了无须各国特别同意的国际法规则,对当时的各种外交行为作了尽可能的规范。此后,国际法和外交规范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摘编自王红续《中国外交从宗藩体制向近代体制的转型》
材料体现出16世纪至18世纪中西外交的多种不同。请至少指出三点不同并概括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詹姆斯•密尔(JamesMill)和约翰•密尔(JohnStuartMill)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两人一致认为,印度社会缺乏演进的能力,需要被英国统治才有前途,并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造福印度人民的政府。这说明了(    )

A.密尔父子的自由主义者身份为假,实为殖民主义者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由自由主义向殖民主义阶段过渡
C.工业革命背景下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存在紧密关系
D.印度实际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日本的对外扩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