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于明代中叶完成地理大发现,开通了中欧直接贸易海路,中国制成品出口和贸易顺差迅猛增长,从英吉利海峡到东非沿岸,从美国切萨皮克海湾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出土文物和海底沉船中的中国瓷器、纺织品都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中国古代手工业曾经有过的辉煌。由于……中国手工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方才逐渐削弱以至消失。
——《中国制造业的“金牌”成色不足》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的制造业产值在世界上的比重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中国各年进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
进口 |
出口 |
||||||||
|
机器及大工具 |
原料及建筑用品 |
消费品原料 |
直接消费资料 |
合计 |
农 产 品 |
矿 产 品 |
手工 制品 |
机器 制品 |
合计 |
1893 |
0.6 |
7.8 |
13.0 |
78.6 |
100 |
15.6 |
-- |
81.8 |
2.6 |
100 |
1910 |
1.5 |
16.1 |
17.0 |
65.4 |
100 |
39.1 |
0.7 |
41.4 |
18.8 |
100 |
1920 |
3.2 |
25.3 |
16.9 |
54.6 |
100 |
36.4 |
3.7 |
39.4 |
20.5 |
100 |
1930 |
3.7 |
23.2 |
17.3 |
55.8 |
100 |
45.1 |
4.6 |
30.6 |
19.7 |
100 |
——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四 1998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到88.8%,出口额达1615.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35.7倍,其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6.2%,连续4年超过纺织品,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57.6%。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13.9%;机械及设备出口增长17.5%。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分类有交叉)增长13.1%。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图示中代表中国和英国的分别是那一条?代表中国和英国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93-1910年间中国进口的生产资料比重和出口的机器制品比重都有一定的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领域的怎样情况?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17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大西近海一国”指西班牙 ②“大西近海一国”指葡萄牙③当时的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④这种现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西班牙、葡萄牙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其扩张手段不包括
A.建立沿海据点 | B.建立商站 |
C.掠夺黑人奴隶 | D.输出工业产品 |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地区与世界的联系逐渐密切,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洲农作物品种的传入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 |
B.美洲的金银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
C.美洲原有的人种结构随着欧洲殖民活动而改变 |
D.美洲地区成为英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已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在此,作者强调了欧洲崛起的( )
A.市场因素 | B.军事因素 | C.技术因素 | D.政治因素 |
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某版《世界近代史》一书中有关“地理大发现”内容的目录摘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史实。)
17世纪中后期,一位阿姆斯特丹商人写道:封锁几乎使得荷兰处于一种民穷财尽的窘境,阿姆斯特丹街道上杂草丛生,乞丐遍地,将近1500所房屋无人居住。此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荷西商业竞争的结果 | B.欧洲经济危机对荷兰的影响 |
C.英荷殖民冲突的影响 | D.荷兰金融业遇到了严重危机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00年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地理世界渐次在西方人面前展开,西方的世界历史观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们以世界“主导者”自居,把扩张美化为“传播文化”,为世界发展历程勾画了一个西方占主导的发展模式。据下表相关史实,回答问题。
欧洲发展史实 |
欧洲对外扩张史实 |
世界交流史实 |
1.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活动开始。 2.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开展。 3.17世纪40年代〜18世纪末英法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相继确立。 4.18、19世纪工业革命 |
1.葡萄牙、西班牙分别向亚洲和 美洲扩张;2.荷兰夺取了好望角、 锡兰、马六甲,侵入中国台湾;3.英国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法 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4.涌现了一批思想家如孟德斯 鸠、卢梭、伏尔泰等,其思想影响世界。 |
1.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等在欧洲市场大量出现。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启蒙思想家欣赏中国儒家“德治”思想和科举制。 4.某些疾病开始跨洲际传播。 |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西方史学家关于1500年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主导一传播”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得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 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有哪些因素阻碍了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
(2)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简述城市化发展缓慢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
材料三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3)概括材料三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
材料四 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
|
1860年 |
1880年 |
1900年 |
联合王国(英国) |
19.9 |
22.9 |
18.5 |
法国 |
7.9 |
7.8 |
6.8 |
德意志(日耳曼各邦) |
4.9 |
8.5 |
13.2 |
美国 |
7.2 |
14.7 |
23.6 |
(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到19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主要是什么?
英国某经济学家认为1550—1560年是近代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良机。当时英国人把握良机的方式有( )
①价格革命 ②圈地运动 ③殖民掠夺 ④商业战争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
B.因国家军事实力而转移 |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
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对比是1:10,换言之,同一块土地改为农场式经营就可提高9倍的土地收入。16世纪寺院土地拍卖中,购买量最旺盛的是乡绅。不仅由于他们财力雄厚,还由于他们渴望用农场方式经营土地,获取利润……难怪贵族中最有远见的代表人物如肯特伯爵、巴特伯爵等也都试图进行农业改革,尽管这样的贵族很少。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若雇工种田不如不种,即主人明察得宜亦不可也。盖农之一事,算尽锱铢每田一亩,直收年岁一二石不等。试思佣人工食用度,而加之钱漕、差徭诸费,计每亩所值已去其半,余者无几。或遇凶岁偏实,即前功尽弃,然漕银岂可欠也?差银岂可免也?总而计之,亏本折利,不数年家资荡尽,是种田求富反贫矣。”
——钱泳(1759-1844)《履园丛话》卷七
材料三 1888年中国雇主经营与土地出租收益比较表
地区 |
单位 |
雇工经营收益 |
土地出租收益 |
雇工比出租收益增减 |
增减百分比 |
江苏南部 |
钱文 |
11261 |
15122 |
-3861 |
-26% |
浙江杭州 |
银元 |
3.98 |
11.10 |
-7.12 |
-64% |
广东汕头 |
银元 |
19.32 |
30.00 |
-10.77 |
-36% |
湖北广济 |
钱文 |
6438 |
13200 |
-6762 |
-51% |
山东莱州 |
银两 |
16.29 |
13.60 |
2.69 |
17% |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6世纪英国与18—19世纪中国农村经济状况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农村经济状况对两国的影响。
马克思说:“新发现的土地殖民地化,助长了各国之间的商业斗争,因而使这种斗争变得更加残酷了”。“这种斗争”的最后胜利者是
A.葡萄牙 | B.西班牙 |
C.荷兰 | D.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