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同学惊奇地发现: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 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 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 )
A.地理形势相同 | B.殖民活动影响 |
C.关系世代友好 | D.文化传统相同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利比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
A.荷兰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 |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
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
D.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 |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
王韬在《弢园文录·代上冯太守书》中说:“西商贸易之利,首在航海,顾风波之险,有时不可测料,……于百中取二三。无事则公司得权微利,有失则商人有所藉手,不至于大损,此其法诚至善也。”材料中所说的“法”主要是指( )
A.创设国家中央银行 | B.建立近代金融体系 |
C.建立近代保险制度 | D.仿效西方公司制度 |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西欧》中描述这样一场近代战争:“两个国家间的胜负,以进攻国的优势转变为溃败而告终。战胜国不仅再一次宣告了工业的力量,也开启了新兴大国挑战这个旧的大陆主人的序幕,并为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材料中的这场近代战争应指( )
A.英荷战争 | B.英法战争 |
C.普法战争 | D.法俄战争 |
荷兰的曼德维尔说:“个人的恶行对公众而言就是一种美德;奢侈腐化的社会享受极大的繁荣,而勤俭节约的社会将饱受经济萧条的折磨,纯粹的美德不能为国家带来繁荣”。(《蜜蜂的寓言》)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主张个人“恶行” | B.鼓励奢侈腐化 |
C.反对勤俭节约 | D.强调市场消费 |
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荷兰的曲线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材料体现早期殖民活动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所起的作用是( )
A.组建大型贸易公司,进行广泛的对外贸易 |
B.亚非拉国家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
下表是1500—1800年间英国、法国、葡萄牙、荷兰四国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统计表。表中的“乙”是指( )
国家(代称) |
1500—1599 |
1600—1700 |
1701—1800 |
甲 |
705 |
371 |
196 |
乙 |
65 |
1770 |
2950 |
丙 |
— |
811 |
1865 |
丁 |
— |
155 |
1300 |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理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葡萄牙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
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
18世纪初一位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预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这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他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下列关于这一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B.主张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
C.竭力鼓励出口,控制商品进口 |
D.主张政府对经济实行保护主义 |
《近代英国史》记载:“英荷战争开始后,英国由于工业比较发达,可以应付战争所引起的暂时的损失,而荷兰的商业经营在战争时期却受到很大的破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实力强大 |
B.荷兰战败,海外贸易、殖民地丧失殆尽 |
C.英国战胜,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
D.是工业对商业的胜利,属海洋霸权之争 |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
下表反映了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国家 |
数量(艘) |
||
1500~1599年 |
1600~1700年 |
1701~1800年 |
|
葡萄牙 |
705 |
371 |
196 |
荷兰 |
65 |
1770 |
2950 |
英格兰 |
— |
811 |
1865 |
欧洲合计 |
770 |
3161 |
6661 |
——安格森·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
A.16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