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材料一  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建立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即“上计制度”。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隋唐时期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随着雍正王朝“摊丁入亩”税收政策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

——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材料二  在 20世纪之前只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现代意义的户口和人口信息登记制度,二战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建立健全了这一制度。以美国为例,最能证明个人身份的资信材料为社会保障号码。人们可以凭借社会保障号码证明自己的身份、或者办理银行卡、信用卡、医疗卡、驾驶证等,或者依法申请失业救济。……美国国会利用人口普查得来的人口总数决定各州在美国众议院中的席位。此外,各州还根据这些数字来分配其立法机构中的席位。……企业则利用这些数字来降低金融风险、定位潜在市场。
——网络材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15 分)
(2)根据材料二,与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相比现代西方户籍管理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10 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天命陛下(宋神宗)为神明主,殴天下士民使守封疆,卫社稷,士民以死徇陛下不敢辞者,何也?以陛下能为之主,以政令均有无,使富不得侵,强不得凌弱故也。今富者兼并百姓,乃至过于王公,贫者或不免转死沟壑。陛下无乃于人主职事有所阙,何以报天下士民为陛下致死?”
——《续通鉴长编》卷二百四十
材料二  “诚能御轻重(指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敛散(指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之权,而禁因缘(指勾结)之奸,则何患乎经入(指常规赋税收)之不足。”
——《王安石文集》卷四九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存在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4分)
(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他在变法中是如何实现“御轻重敛散”的?(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对科举取士制度的改革措施包括(   )
①废除明经诸科       ②不考诗赋       ③考经义和时务策      ④推荐成绩优异者直接为官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增设的科目是

A.明经 B.明法 C.诗赋 D.进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分别是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其内容最为相近的一组是(  )

A.户籍什伍制、保甲法 B.重农抑商,募役法
C.奖励军功、将兵法 D.奖励耕织、青苗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来源: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1-07-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宋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两次非常重要的改革。
孝文帝( 公元467年— 499年)是北魏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495年正式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改革在背景和目的上有何相同之处?
(2)从内容看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改革的成效如何?
(3)从两次改革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王安石
材料二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臣(司马光)向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膏,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反映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什么?形成“三冗”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出两个人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方田均税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目的是公平收税标准 B.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最受地主官僚反对的
C.收回地主兼并的土地,公平分配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     )
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 
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A.二者都对 B.二者都错 C.前对后错 D.前错后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

选项
变法措施
评价
A
梭伦改革:解负令
废除所有债务,消除了财产等级差别
B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推行县制
限制旧贵族特权,促进官僚制度的发展
C
孝文帝改革:租调制
均田制实施的基础,形成编户齐民制度
D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节省政府购买和运输物资的财政开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以夺富民之利……
——苏辙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三 自彼得一世起,俄罗斯把学习西方作为富国强民的惟一出路。但西方的路俄罗斯能否走得通?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俄罗斯人。许多人感到俄罗斯的优越之处正在于东正教与农民村社,正是在这些东西中,隐含着俄罗斯现代化的真实途径。1860年代,由废除农奴制而引发的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摘自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1)据材料一,概括苏辙、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认识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列宁与钱乘旦关于1861年改革在观点上有何共同点,在看待这场改革时各自的侧重点又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