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负责监督州郡长官 | B.通判的设置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C.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王安石变法的相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苗法是针对豪强兼并之家利用农民青黄不接之时放高利贷取利而制定的,法令规定以常平、广惠各仓储存的钱谷为资本,夏秋之时按户等以不等的数额贷给农户,利息在二分到三分左右,在夏秋收成后随两税缴纳。
材料二:欧阳修有一段评论:“夏粮钱于春中俵散,尤是青黄不接之时,尚有可说,秋料于五月俵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何名济阙,直是放债取利耳。”可谓一针见血。青苗法在执行中问题也不少,如法令规定不许强制,实际上大多强行抑配,王安石自己都说:“抑配诚恐有之。”利息法令规定百分之二十,实际执行中往往超过,司马光为陕西路以折变散青苗钱算过一笔账,农民得青苗钱“陈色白米一石,却将来纳新好小麦一石八斗七升五合,所取利近一倍。”
(1)根据材料二,总结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一书认为:(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其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都必须接受贷款。对此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
A.改革方法“一刀切”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 |
B.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得低息贷款 |
C.地方官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就强制富农和地主贷款 |
D.地方官私自提高利息,引起民众不满 |
司马光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 )
A.政府中的贪官 | B.拥护变法的人 |
C.反对变法的人 |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
王安石在《感事》一诗中写道:“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有 ( )
①青苗法②免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泽子弟,瘁序不教之以六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王安石
材料二 宋代士人迷恋科举,有谚语道:‘‘做官做不到宰相,考试考不中状元,白做了。,,
材料三 下图中左图为正在假寐的考生做了一个考取状元的白日梦。右图为考场有人看守,每位考生被单独隔开。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提到当时宋朝实行的选择人才的制度是 ( )
A.科举制 | B.恩荫制 | C.世卿世禄制 | D.贡举制 |
(2)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中左图反映的问题是否相同? 反映了什么问题?
(3)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制度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4)为了培养人才,王安石还对教育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有哪些?
(5)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王安石变法有何影响?
(3)说说两次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