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A.节度使 B.布政使
C.三司使 D.枢密使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A.明代棉纺织的发展 B.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C.南方农业生产比北方发达 D.商人买贱卖贵的普遍现象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积极主动地接受西方文化 B.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C.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美洲国家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A.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 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C.对抗其他的国家集团 D.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商品输出的要求 B.垄断贸易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的对日战略方针是  

A.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B.发动群众,全面抗战
C.依赖国际援助,持久抗战
D.持久消耗,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A.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关系的变革 D.金融资本的发展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A.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C.观看电影成为上海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托古改制
C.变者天下之公理 D.祖宗之法不足守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土担任。这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C.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D.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生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的推理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m=700,n=300 B.m=800,n=200
C.m=600,n=400 D.m=500,n=500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中国改革开放 B.罗斯福新政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二战后苏联改革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截止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统计数据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   

A.变西欧为其商品市场 B.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
C.恢复西欧社会经济 D.控制欧洲对抗苏联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桑巴特提出资本主义的精神出于犹太教。资本主义采取了一种数量上的计算(quanlitative calculation),把所有的精力用于获得财物,“用武力,用魔术,用计谋,用新发明和用金钱去获得财物”;“自从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每一个国家内部都有两种力量出现,一是对黄金的贪婪,一是创设企业的精神,不久这两种力量凝结一气。”作者强调的资本主义的精神是   

A.与犹太教的精神一致 B.贪婪、剥削
C.自由、创新 D.对财富的追求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许多重大事件。下列事件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①北约组织成立       ②欧共体成立  
③杜鲁门主义实施     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史学家阿德勒对某一历史事件作出了如下的评价:“他们建立的……政府骄傲地自称实现了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它对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来说是可怕的现象。”其评价所针对的“政府”是

A.巴黎公社委员会 B.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府
C.新中国人民政府 D.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在他看来,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A.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 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
C.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 D.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由此可知  

A.耆英为其签约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辩解
B.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
C.系列条约的签订达到了抚靖羁縻的目的
D.清政府以签约展示天朝上国的外交诚信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1月5日至8日,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6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通过会议磋商后,宣布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2月,阿尔巴尼亚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1956~1961年,中国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经济互助委员会的例行会议。材料反映出   

A.社会主义阵营意见不一 B.苏联抵制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C.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经济对抗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8年的《长寿县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有款不妨虚糜,强者借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望。”这一现象主要反映

A.乡村百姓思想开始解放 B.乡村传统文化渐趋失落
C.民主革命进程影响乡村习俗 D.近代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特点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这段记载反映出

A.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B.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
C.大小诸侯与周王室的宗法关系不同 D.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铁流两万五千里, 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 苦斗十年, 锻炼成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 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 威名天下扬。”这段歌词描述的是

A.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B.长征时期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该评论   

A.反映了中苏结盟之后加快清除资本主义势力
B.说明近代以来民族革命尚未胜利
C.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表明抗美援朝战争迫在眉睫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召开期间,其常务委员会都会向公民大会提出陶片放逐提案。如果大会表决通过该提案,则于翌年2月或3月间实施放逐投票,得票最多的人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或5年),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须在10天内离开城邦。材料说明古代雅典

A.国家决策缺乏理性化 B.维护了雅典人的民主权利
C.民主制度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D.民主制度科学完善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一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来源: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