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理智、正义、节制、勇敢是“希腊四德”,仁、义、礼、智是“中国四德”,其共同点是(   )

A.注重修养 B.强调等级
C.主张民主 D.关注人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堂中学历史活动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 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温家宝总理曾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此语体现了“民至上”的思想。古代先哲中首次明确提出类似思想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孔子“仁”“礼”“中庸”关系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无仁则无礼,无礼则无仁
B.仁礼结合,礼体现仁的精神,仁有礼的约束
C.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礼是立国立身的基础
D.中庸是协调仁礼关系的恰当方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 实
结 论
A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反对战争,主张顺应和尊重自然,希望统治阶级无所作为
B
《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
反映了“君权神授”思想
C
明朝王良(1483-1514)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
与李贽的某些思想相似
D
“民主君客 ”论、“天下之法 ”论、“工商
皆本 ”论和“公其非是于学校 ”
说明黄宗羲从反清民族主义升华到反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主张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荀子 C.韩非 D.庄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墨子·尚同中》:“既尚同于天子,而未尚同乎天者,则天灾将犹未止也。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熟,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存臻而至者,此天之罚也。”该材料体现的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相似(  )

A.墨家的兼爱 B.法家的严刑峻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以上言论表明荀子

A.全面解释了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B.背离了儒家礼治思想
C.继承发展了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D.形成了君主专制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下列最能体现孔子智慧的观念是

A.社会和谐 B.依法治国 C.制度创新 D.改革开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慎思笃行” 出自《礼记·中庸》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下列观点与之最接近的是(  )

A.恪守纲常 B.格物致知
C.发明本心 D.经世致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体现孔子因材施教主张的一句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C.“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D.“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老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

A.人情关系 B.伦理道德
C.礼乐秩序 D.法制建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