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局势这样预测:“自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材料二
① 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停滞不前”?俄国是怎样改变这一局面的?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三种描述哪一种描述较为客观并简述其理由。(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对阿里改革评价很高。《海国图志》一书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材料二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三 真正的独立需要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四 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在取得埃及政权后,他表面上装着向素丹称臣纳贡,内心里却想摆脱素丹的统治……穆罕默德·阿里的最终宿愿是以埃及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以取代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 ——《埃及近代史》杨灏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4分)
(2)根据材料三、四回答,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
(3) 穆罕默德·阿里在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何相同之处?(6分)
为研究毛泽东的思想变化过程,某研究者收集了以下史料:
史料一 : (注释:①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力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注释:②)。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注释:③)的前夜。我激动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毛泽东自述》(1936年6月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自述)
史料二:下图为1911年8月1日《民立报》的影印件,记有“七十二烈士”的报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史料一中有三处(标有①②③序号)需要注释,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校勘和注释。
(2)依据史料一,毛泽东当时赞成在中国实行什么政体?属于什么性质?(2分)
(3)毛泽东为什么说自己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及毛泽东三者所走的救国道路有何不同?(8分)
北宋韦骧在《钱塘集》中对王安石变法写诗颂道:“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实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该诗涉及到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有( )
①青苗法
②免役法
③农田水利法
④市易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B.土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 |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
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A.没落贵族 | B.立功将士 | C.新兴地主 | D.富裕农民臣 |
在战国的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 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 B.孟子 | C.商鞅 | D.荀子 |
梭伦在自己的诗中写道:“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分;富厚如属于没有教养的人们,厌足就要滋生不逊。”这里他反对的是( )
A.贵族凭籍特权的专横与压榨 | B.“债务奴隶”被废除后的贪婪 |
C.“海岸派”的财产富有与激进 | D.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的现状 |
《刚果真象》一书中写道:“凡是在白种人因贪求黄金而跟‘劣等民族’接触的地方,那里便发生种种残暴罪行。”材料主要揭示了 ( )
A.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 B.不同文明之间的汇合 |
C.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 D.西方工业化消极的影响 |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东印度公司与当今跨国公司的不同是
A.利用殖民扩张进行资本积累 |
B.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
C.拉大世界经济发展的差距 |
D.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 |
世界近五百年大国兴衰起落的深刻启示:大国崛起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崛起。中国要实现大国强国梦,必须高度重视振兴中华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
材料三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培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文章选编》
⑵材料三中“尊重孔教”的真实用意何在?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必排孔教”主张有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⑶根据材料三,结合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所起作用的变化,谈谈你对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认识。
某学者在其著作《西方民主史》中写道:“对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民主进程中的成功或不成功的后来者来说,英国方式使人羡慕,美国方式使人向往,而法国方式令人效法。往往是英国方式并不成功,便想起了法国方式。”下列各国民主进程的发展符合作者所说的“后来者”的是
A.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 | B.十月革命后的俄国 |
C.19世纪60、70年代的德国 | D.19世纪末的日本 |
思想解放贯穿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过程。(共计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进行了长达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城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
材料二 在路德看来,人必须信仰上帝,也必须过宗教生活,这样灵魂才能获救升入天堂。但这一切并不需要通过教会这个中介,也不需要借助教会那些奢侈而繁杂的宗教仪式,因为人可以“因信得救”,即只要自己虔诚地信仰上帝,诵读《圣经》,就可以与上帝直接沟通,使灵魂得救。
——摘自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师用书
材料三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旧思想布满中国,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
——摘自1919 年5 月1 日《新青年》3 卷3 号
(1)材料一中,“杰出人士”在西欧掀起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2分)指出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 (2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3)为反对“尊重孔教”,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什么运动?(2分)这场运动的两面旗帜是什么?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4分)
阅读材料(共计10分)
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概括材料关于儒家思想地位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