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说:“凡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以可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都主张通过探求自然发展规律从而为研究人性服务 |
B.都认为只要明道德之善便可穷万物之真 |
C.与西方人本主义的主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
D.是造成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的重要原因 |
史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
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
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材料体现了( )
A.孔子“仁”的主张 | B.孟子“仁政”思想 |
C.墨子“兼爱”思想 | D.老子“无为”思想 |
某位学者比较近代史上两种政治经济制度,指出:“‘乙主义’可算是因著‘甲主义’而产生的一种变态。‘甲主义’提倡各种经济因素公平而自由的交换,是以个人的私利观作主宰。‘乙主义’则从整体利益出发,以政治力量强迫消灭私有经济,干预生产经营。”上文中,“甲主义”、“乙主义”分别是指:
A.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 B.资本主义、共产主义 |
C.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 | D.共产主义、新保守主义 |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是( )
A.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
B.“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
C.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
A.尚力、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 B.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儒家思想 |
C.以改革促进社会进步的的法家思想 |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1900年达到46. 6万英里。出现兴建铁路的热潮的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 | B.巩固国防的需要 |
C.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 D.开发边疆的需求 |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朱熹注为:“无为而治者,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材料表明孔子
A.最早提出“无为而治’’思想 | B.希望统治阶级以德治民 |
C.主张统治者应推行以法治国 | D.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
下图是《孔子周游列国图》和《理想国》封面。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而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 |
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
在一次探究课上,四名学生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谁的表述最准确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具备统一的实力 |
B.秦王嬴政广罗人才,统一战略得当 |
C.战国末期诸侯国减少,局部实现统一 |
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各地联系加强 |
学者信力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时代……是一个黄金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材料反映的是( )
A.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 B.儒家思想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
C.我国传统主流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 D.促使“三教合一”现象出现 |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的回答应是
A.Li Er | B.Xun Kuang | C.Zhuang Zhou | D.Meng Ke |
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
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 |
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A.“礼” | B.“仁” | C.“德” | D.“孝” |
维新变法的法令在戊戌政变后
A.完全被废除 | B.保留了绝大部分内容 |
C.只有京师大学堂保留下来 | D.变法法令依旧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