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左表;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下表。从左表到右表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宿 |
国 |
氐房心 |
宋 |
尾其 |
燕 |
室壁 |
卫 |
虚危 |
齐 |
宿 |
州 |
房心 |
豫州 |
尾其 |
幽州 |
室壁 |
并州 |
虚危 |
青州 |
A.“天人感应”的思想
B.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君权神授”的思想
“所有新教徒都宣布,基督教信仰的唯一真正来源是圣经。一方面,16世纪所有成为国教的新教教会坚决主张尊奉自己的教义,不允许个人自由;另一方面,所有的新教徒心中仍然有着路德首先点燃的小小的精神火花,因此谁都没有断然否定在良心问题上私下作出判断的权利。”对材料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
A.新教反对个人宗教信仰的精神自由,突出新教教会的权威 |
B.新教否定良心问题上的个人私下判断 |
C.新教确立圣经与上帝的权威,主张宗教信仰的个人精神自由 |
D.主张自由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 |
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地接受起来。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 | B.其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原则 |
C.马丁·路德的积极倡导 | D.其蕴含了自由主义精神 |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老子 孔子 韩非子 | B.墨子 孔子 老子 |
C.孔子 韩非子 墨子 | D.孔子 韩非子 老子 |
2009年9月23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发布了孔子的标准像。慈眉善目的孔子两手相交,手心向上放在胸前,身子向前略倾,表现出自信大方、谦谦君子的形象。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
秦国相国吕不韦在编撰《吕氏春秋》时说:“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由此,你推断《吕氏春秋》应是
A.歌颂三皇五帝功绩方面的著作 |
B.杂糅诸子百家思想的著作 |
C.歌颂吕不韦个人功绩方面的著作 |
D.研究诸子百家思想的专著 |
荀子在《解蔽篇》中说:“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出现材料中“百家异说”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处于分裂局面 |
B.社会出现急剧转型 |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D.各诸侯国混战不止 |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
B.“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
C.“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
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
《孟子》有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材料表明《春秋》一书( )
A.政治立场的保守 |
B.维护了周王的绝对权威 |
C.体现了孔子以德治民的理念 |
D.提出的治国理念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
“社会蜕化之际,争乱频仍,民生困苦,……深思远虑之士,对此巨变之原因与影响,自不免加以疑问批评,而提出抗议或补救之方”,由此出现了( )
A.战国七雄 | B.百家争鸣 | C.独尊儒术 | D.春秋五霸 |
司马光指出“以魏武(曹操)之暴戾(lì,凶残)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其中的“名义”源自哪一学派思想 ( )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
1570—1780年期间,西方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表(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年份 国家 |
1570年 |
1670年 |
1780年 |
甲 |
232000 |
568000 |
450000 |
乙 |
51000 |
260000 |
1000000 |
A.英国、西班牙 B.荷兰、葡萄牙
C.英国、荷兰 D. 荷兰、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