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2)简要评价材料二、材料三中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时代特色紧密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汉武帝在位时兴修水利、穷兵黩武,使汉朝国力达到最高点,但同时也引发了政府的财政危机。新增的大批政府开支亟需新的收入,而终武帝王朝,为寻求收支平衡的努力一直未曾停止过。
——费正清《传统与变迁》
随着市场的扩大,手工艺制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有时甚至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水平。景德镇的官窑为皇宫及官府烧制了大量瓷器,有的还专供出口。……景德镇的瓷器在当时制瓷工艺尚不发达的欧洲,确实是无上的珍品,因而被欧洲人尊称为“中国器皿”(Chinaware )。同时,苏州亦成为国内商业、金融业和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纺织、染色业)的中心。附近的松江地区则是晚明时期棉纺织业的中心,当地人利用外地原料进行加工后,再将成品返销各地。广州的铁锅亦畅销内地、海外以及中亚地区。
——费正清《传统与变迁》
(1)结合所学和材料一,列举出汉武帝为增加收入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明中后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手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29696 |
100 |
——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2)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政府在税收方面出现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在中国明清以来的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欧亚的晋商举世瞩目,山西特别是以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为代表的晋中盆地商人前辈,举商贸之大业,创造了世纪性繁荣,留下灿烂的商业文化。茶叶贸易是晋商最主要的经营活动之一。
材料一 表1 祁县茶商制茶工费与包装工费明细(单位:文/担)
|
上等茶叶 |
中上等茶叶 |
普通茶叶 |
低等茶叶 |
筛工工钱 |
2 275 |
2 092 |
1 745 |
1 110 |
踹工工钱 |
552 |
552 |
480 |
480 |
拣工工钱 |
1930 |
1 017 |
653 |
507 |
包装箱费 |
362 |
362 |
362 |
362 |
其余开支 |
300 |
300 |
300 |
300 |
各项合计 |
5 419 |
4 423 |
3 540 |
2 759 |
——史着民、牛白琳:《平祁太经济社会史资料与研究》中《祁县杀商大德诚文献》
表2 安化茶叶销至汉口的成本利润明细表(单位:两/担)
|
上等茶叶 |
中上等茶叶 |
普通茶叶 |
低等茶叶 |
汉口茶市售价(分a、b两个时期) |
a) 40 b) 20 |
a) 30 b) 15 |
a) 15 b) 10 |
a) 10 b) 6 |
安化毛茶成本 |
11.37 |
8.76 |
6.18 |
2.72 |
制茶工费与包装箱费 |
3.28 |
2.68 |
2.14 |
1.67 |
运费(即水脚费) |
1.40 |
1.40 |
1.00 |
1.00 |
厘金 |
0.41 |
0.41 |
0.41 |
0.41 |
关税及各项捐税 |
1.7 |
1.7 |
1.0 |
1.0 |
各项成本及费用合计 |
18.16 |
14.95 |
10.73 |
6.8 |
利润(也分为a、b两个时期的利润) |
盈利21.84 b)盈利1.84 |
a)盈利15.05 b)盈利0.05 |
a)盈利4.27 b)亏损0.73 |
a)盈利3.2 b)亏损0.6 |
——史若民、牛白琳:《平祁太经济社会史资料与研究》中《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及姚贤镐著:《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晋商茶叶经营的特点。
材料二 晋商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王现曾经说过:“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洁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经,而绝货利之径,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恪守其业,天之鉴也。”
(2)从材料二可知,晋商文化深受中国哪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概括其推崇的经商理念。
材料三 以制造砖茶为例,晋商制造砖茶是用木制平压机,“……置茶于蒸笼中,架锅上蒸之,倾人模型中,置木架压榨器中,借杠杆力压之。移时在模中托出,放于楼上。听其自然干燥。”俄商于19世纪后期在华开办制茶工厂,……“手压机每日出产60篓,有25%的废品,而蒸汽压机每日出产80篓,只有5%的废品,并且因使用机器而节约的费用,每篓计银l两,按照以上产量每日即达银80两或英金20镑。”(Trade Reports 1878 Hankow p.43)(在选用原料上)“查中国制造砖茶,向用茶末,以为运销蒙古之用,……(俄商)所需原料不仅茶末,而茶叶亦有之,按机器所制之砖茶,较用旧法所制者,坚固异常,而难于碎裂,……俟至本期(1872—1881)终时,砖茶贸易遂为俄商所垄断也。”
——班恩德:《最近百年中国对外贸易史》
(3)进入19世纪80年代以后,晋帮茶商逐渐走向了衰亡。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一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
材料二 古代精美的丝织品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材料二中反映的部门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三反映的这一部门的发展对我国历史大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交通是现代社会的血脉,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各国铁路建设各不相同。1875年德国铁路里程是27960公里,1890午美国铁路里程是26900公里,同年的英国是32000公里,1894年中国铁路里程却只有483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外铁路建设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材抖二
年份 |
1894 |
1911 |
1927 |
1937 |
1945 |
1978 |
2006 |
中国铁路里程(千米) |
483 |
9800 |
11900 |
15500 |
24000 |
48600 |
770838 |
注:表中数据摘编自《浅谈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结题报告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材料三
(3)据材料,从交通方式、动力、工具等方面概括四川交通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其变化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中从容铺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打开了“筑梦空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同西域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以此为发端,中国和各国人民筚路蓝缕,共同开辟了一条横贯欧亚、绵延万里的伟大商路。千百年来,丝绸之路给沿途各国人民带来了丝绸、瓷器、胡椒、香料等丰富的商品,同时也带来了和平与友谊。丝绸之路是沿途各国辉煌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共同见证。
———蔡名照《弘扬丝路精神 再现丝路辉煌》
材料三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材料四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五 “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出访时提出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统称。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倡导成立了400亿美金的丝路基金,筹建1000亿美金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带一路”战略与沿线国家结成命运共同体,中国拿出真金白银带动沿线各国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被一些人解读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这实际上是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误读。
——摘自《环球网·国际新闻》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丝绸之路是如何开通的?它有何影响?依据材料二、三,说说古代丝绸之路和新航路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近代西方殖民国家崛起过程中的共性特点,并分析其根源。为什么说“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行记》,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年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当从中国回来的传教士们受到精英们的热捧,他们的书简也被视为经典。传教士眼中那个“酷似古罗马帝国的中国”走进了欧洲人的脑海。当时一些欧洲学者甚至认为,发现中国可与15世纪发现美洲大陆媲美。当东印度公司把订制好的精美瓷器运回欧洲大陆时,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也在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终于找到了解决对华贸易逆差的“方式”。此时的欧洲不再需要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把一个行将覆灭的中国形象带回了西方。40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英国诗人丁尼生说:“欧洲的50年,胜过了中国的一甲子。”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评述材料中关于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尚书·洪范》
材料二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周礼·天官》
材料三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二,综合指出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态度。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二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
材料三 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一作‘唤找’)。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府风俗考》
请回答:
(1)“匹妇蚕之”属于哪一手工业经营形态?材料一又是中国哪种经济形式的真实写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服官”“东西织室”属于什么性质的手工业?其生产经营的特点有哪些?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从材料中找出一句话作为最有力的证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不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原因。
经济发展与时代特色紧密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汉武帝在位时兴修水利、穷兵黩武,使汉朝国力达到最高点,但同时也引发了政府的财政危机。新增的大批政府开支亟需新的收入,而终武帝王朝,为寻求收支平衡的努力一直未曾停止过。
——费正清《传统与变迁》
随着市场的扩大,手工艺制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有时甚至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水平。景德镇的官窑为皇宫及官府烧制了大量瓷器,有的还专供出口。……景德镇的瓷器在当时制瓷工艺尚不发达的欧洲,确实是无上的珍品,因而被欧洲人尊称为“中国器皿”(Chinaware )。同时,苏州亦成为国内商业、金融业和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纺织、染色业)的中心。附近的松江地区则是晚明时期棉纺织业的中心,当地人利用外地原料进行加工后,再将成品返销各地。广州的铁锅亦畅销内地、海外以及中亚地区。
——费正清《传统与变迁》
(1)结合所学和材料一,列举出汉武帝为增加收入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明中后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手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29696 |
100 |
——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2)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政府在税收方面出现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世界殖民和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乃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事的新时代。
——摘编自央视网新闻述评
材料四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国会演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简析当时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设想可行性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把中国叫做“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起来。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在中国民族工业中,轻重工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当时重工业的大部分,仍旧控制在帝国主义资本手中。中国民族工业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它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例如棉纺织业,当时创建纱厂的资本家中,有很多就是军阀官僚和地主,只有少数才是真正由工业资本不断积累起来的。
——摘编自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第一卷》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列举早期中国民族工业的两例代表。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图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五计划中工业建设的重心集中在哪些部门?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中国的工业化有什么意义?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的关系?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请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两方面分别各举一例说明古代中国重农的表现
(3)尽管封建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各列举古代冶炼业、丝织业、陶瓷业的一项成就。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隋及唐初,商人及手工业者的赋税负担与一般民户相同。设关置市,目的在于管理,而不在于收税。盐酒之类的手工业生产,向百姓开放。武则天时期,国库空虚,财政拮据,始征关津之税,但行之不久,即被废止。玄宗天宝年间,开征市肆之税,税率为2%。这一税率一直保持到德宗时期。
材料二 安史之乱以后,政府用度不足,于是令各地向商贾征税。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多按率征税商贾以充军资杂用,或于津济要路及市肆间交易之处,计钱“至一千以上者,皆以分数税之”。……此后商税不断增加.达到每贯200文,即20%,其余非法征括不在其中。除商税外,唐后期财税地位较为重要的手工业税是盐税、茶税、酒税和矿税。……政府用禁榷即专卖的方式控制手工业品,从中获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后期工商税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后期工商税变化的影响。(7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在投入现代的机械动力和化肥以前)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西奥多·舒尔茨《传统农业的改造》
材料二 根据口述资料证明,十六世纪90年代,山东一些地区有相当数量的“经营地主”,用雇佣劳动力经营农场。随后,十七、八世纪中,伴随商业性农业的发展,许多小农因“力农致富”而成为“庶民地主”。最近,一些学者更用明清档案馆所收藏的清代刑科题本中的资料,进一步充实了农业中雇佣关系发展的证据。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材料三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房舍”。
材料四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种经济形态?什么时候出现的? “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指的是这一经济形态的哪一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农村中出现了怎样的生产现象?导致它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二中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