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瓷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等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官营手工业 | B.民营手工业 |
C.家庭手工业 | D.田庄手工业 |
《管子·小问》中载“来工若何?管子对曰,三倍,不远千里。”(注:酬工匠之庸,直常三倍他处,则工人不以千里为远,皆至也。)材料说明( )
A.官营手工作坊中的工匠很有生产积极性 |
B.官营手工作坊中对工匠进行技术培训 |
C.官营手工作坊中工匠长期在官营作坊中工作 |
D.官营手工作坊中的工匠有俸禄收入 |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各地。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游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④中国仍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盐铁论·水旱第三十六》记载,“卒徒工匠,以县官日作公事,财用饶,器用备。家人合会,褊于日而勤于用,铁力不销炼,坚柔不和。故有司请总盐、铁,一其用,平其贾,以便百姓公私。”该记载主要强调
A.官营盐铁业的主导地位凸显 |
B.盐铁业中已出现社会分工 |
C.封建政府重视盐铁业发展 |
D.官营盐铁业有助于国计民生 |
某一时期,一座位于江南的城市,在熙来骧往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烟草等货品的街铺。人们买卖时,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上述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何时
A.唐代 | B.宋代 |
C.元代 | D.明代 |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出汉朝( )
A.限制富商大贾 | B.禁止民营商业 |
C.限制官员与民争利 | D.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
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
A.私营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 B.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
C.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
B.国家重农抑商政策调整 |
C.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
明政府最初规定日本进贡刀的数量不能超3000把,但日本进贡数量持续增加到9900多把,最多一次达到37000多把。原因就在利润丰厚:明朝给每把日本刀的出价是日本本土售价的5到7倍。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明朝官营手工业衰落 | B.明朝实行朝贡贸易体制 |
C.科举出身官员不懂经济 | D.日本刀做工极其精良 |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上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 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 D.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
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
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 |
B |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 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计7 000吨或10 000吨 |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
C |
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二三百座,一部分宫廷所用瓷器的烧制由民窑完成 |
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
D |
“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
女权运动开展 |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
B.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
D.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 B.元末明初 |
C.明末清初 | D.鸦片战争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