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B.国家重农抑商政策调整
C.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杜甫的诗中写到:“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唐代的大邑闻名于世的是它的(    )

A.白瓷 B.青瓷 C.唐三彩 D.茶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篡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

A.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规模超过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
B.官营手工业在政府经营下有利于稳定市场价格,推动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此时的苏州丝织行业出现
D.苏州官局的复置会严重冲击民间丝织市场,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是某班同学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B.东汉杜诗发明灌溉工具水排
C.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技术
D.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政府最初规定日本进贡刀的数量不能超3000把,但日本进贡数量持续增加到9900多把,最多一次达到37000多把。原因就在利润丰厚:明朝给每把日本刀的出价是日本本土售价的5到7倍。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明朝官营手工业衰落 B.明朝实行朝贡贸易体制
C.科举出身官员不懂经济 D.日本刀做工极其精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

A.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材料二 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3月22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首访俄罗斯,并对非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此行,他们的穿着引起服装界的轰动。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服装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丝国”称号
B.唐代的缂丝技艺使服饰极具艺术神韵
C.元代棉纺织技术的推广使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D.明代前期棉布的流行使其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
B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 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计7 000吨或10 000吨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C
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二三百座,一部分宫廷所用瓷器的烧制由民窑完成
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D
“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女权运动开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资料中涉及的都是(  )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上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清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

A.制瓷 B.冶金 C.纺纱 D.织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电视的起源与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