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每逢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制度往往会发生根本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西周封建制度下,主权经由层级的结构,逐级分享,不论王室,或是诸侯,或是卿大夫,都不能拥有完整的主权。而在战国开始时,一种新型的国家出现了。在这个国家里面,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大臣可以自由任免;同时这种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淘汰不合格者。国家事务远较以前复杂,这就需要一批有管理国家本领的专家来行政,而不是任用只懂朝廷礼仪的绅士来做官。
——据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等资料整理
(1)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制度所发生的重要变化。
夫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以后,而甲午一战,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
——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2)根据该学者的观点,简述中国近代“自强运动”初期的主要表现及失败原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自强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你参加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开端。(1)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材料二

图1:鸦片战争后流入    图2:江南制造总局   图3: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城市的破产农民
(2)据上述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材料三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3)上图反映19世纪晚期“全球化”趋势增强。19世纪末的科技革命为“全球化”趋势增强提供了哪些条件?
材料四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泰州某服装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积极与欧洲某跨国公司展开合作 ,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由外商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进行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每出口一件衬衣,获利0.3美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但外商从每件衬衣中获利约3美元。
(4)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怎样的发展情况?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不断发展,研究角度也随之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500年,种族隔离现象遍存于全球。所有的黑人或黑色人种人都生活于非洲,所有的白人或高加索种人都生活于欧洲和中东,所有的蒙古种人都生活于东亚和美洲,而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则生活于澳洲……1500年前后,欧洲人……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到19世纪,他们(欧洲人)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他们还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典范。
材料三 在亚洲各国人民采纳和应用西方科学技术的时刻,它绝不仅仅是东西方之间的对抗问题……在第三世界中,存在着一种日益增长的对外来模式的幻想破灭感,但这种破灭感又留下了一个真空:没有统一的发展目标和战略。
——以上材料均出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从怎样的角度看待人类历史的。依据这一研究角度指出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的西欧变成“全球典范”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和现代中国“应用西方科学技术”(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结果,并分析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
从获取殖民地的不断增长的欲望中,可以看出新帝国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密切联系。19世纪期间开始工业化的几个欧洲国家和海外国家很快就在互相争夺市场。新帝国主义的征服不仅是美洲和澳大利亚被欧化的主要原因,也是欧洲庞大的殖民地结构在亚洲和非洲得以建立的主要原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一件历史事件有关?从材料分析这一事件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并列举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成就。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之洞曾说:“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

A.洋务派开始兴办民用工业 B.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C.自强的尝试宣告失败 D.生产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重要历史人物以特殊的地位,独到的眼光,推动着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某班同学举行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历史人物展。结合展板内容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展板一 李鸿章办“洋务”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
——摘编自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李鸿章创办的洋务企业所起的积极作用。
展板二 罗斯福的新政
 
 
(2)根据上述材料,列举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来缓解经济大危机?
展板三 邓小平的“计划与市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讲话的重要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想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状元实业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江苏海门人。5岁入私塾读书,接受“读书—出仕—报效国家”思想。同治七年(1868年)进入科场考试,第二年中秀才,受开封知府孙云锦和淮军将领吴长庆赏识,先后被招致入幕。后又得光绪帝老师翁同雠的青睐,中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状元。早年的幕客生涯,使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1895年他毅然投身实业,创办南通大生纱厂,开始“实业救国”。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张謇“实业救国”思想产生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在张謇的思想体系中,将棉和铁并重,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棉铁业,称这种思想为“棉铁主义”。棉铁业,就概念而言,棉主要是指棉花、棉田、棉种,也指棉纺业;铁业主要是指轮轨机械枪炮之制造。他曾说过:“现时吾人所用之棉铁,皆来自外洋……棉铁为国家基本工商业,十年前,以国人留心者鲜,謇与前农商次长刘垣讨论有关曾著《棉铁世界》一书,冀唤起国民之注意。” 
——《广东社会科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张謇“棉铁主义”思想的特点。
材料三     胡适这样评价张誊“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凤凰网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的观点。(10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之洞(1837—1909年),贵州人,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1879年,俄国侵占新疆伊犁,张之洞上《熟权俄约利害折》、《筹议交涉伊犁事宜折》,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1881张之洞任山西巡抚,他整顿吏治,严禁鸦片,胪举人才,编练军队,清查仓库,筹办冶炼局。1889年冬,张之洞调任湖北。筹建汉阳铁厂,后来创办了湖北织布局、纺纱局、缫丝局、制麻局。他还十分重视教育,创办和整顿了许多书院和学堂。湖北地区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武备学堂、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1896年,任湖广总督,编练湖北新军,成为当时装备最先进、战斗力最强的新军之一。
纵观张之洞的一生,始终保持着对王朝的忠诚,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以及对教育、实业的发展贯穿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孙中山赞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1)张之洞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位著名的洋务派代表人物?(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赞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8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曾国藩的工作分两方面进行……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公,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徒然恢复我国的旧礼教而不接受西洋文化,我们还不能打破民族的大难关,因为我们绝不能拿礼义廉耻来抵抗帝国主义者的机械军器和机械制造。何况旧礼教本身就有不健全的地方,不应完全恢复。同时,徒然接受西洋文化而不恢复我国固有的美德,我们也不能救国救民族,因为腐化的旧社会和旧官僚根本不能举办事业,无论这个事业是新的或是旧的。
——蒋廷黻《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工作”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肯定曾国藩有“伟大眼光”的用意及其历史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865年,曾国藩希望朝廷能腾出军费与人力加强海防力量,奏请设立长江水师并专设文武兼用的专职提督,原因在于“长江通商,处处与外国交接,朝夕相见,必须提督平日稍有权威,乃足以赀弹压”。  
1868年四月,曾国藩针对清廷海防力量薄弱,向朝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近年洋面不靖,屡有劫棠,亟应归复水师,出洋捕剿。惟外洋开仗,较之长江开仗其难数倍。臣往年所用之长龙舢板,均不便于出洋。现于上海铁厂制造轮船,又于芜湖等处试造广东艇船。拟船成之后,仍需酌改营制,略仿西洋之法,一船设一官,乃可角逐海上。”
1868年十一月初,曾国藩上奏朝廷,请酌议江苏水师事宜,“今议江苏水师,外海尚需略增。……沿海各省,整顿水师,均须核算饷项,盖水师久无战船,非修造两三年不能集事。权衡缓急,海疆似以水营为重。”“臣之微意,不过欲使中国兵勇以舟楫为室家,以海洋为坦道;至于船式如何而后善,营制如何而后强;自当博采群言,界敢略执成见也。一俟江苏水师定章后,沿海阅粤各省均可参酌办理,大局幸甚!”
——《曾国藩奏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国藩提出海防建设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曾国藩的主要活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1853年初办湘军以对抗太平天国革命。1860年任两江总督,并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务。1864年攻陷天京。1865年调任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 战败去职。为维护清朝统治,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有《曾文正公全集》。
——摘编自王岳川主编《一生要读的100位中国名人》
材料二   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 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 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即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简要评价曾国藩。
(2)根据材料,指出两位作者评价曾国藩的角度并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   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 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治三年(1864年),李鸿章写信给恭亲王和文祥说: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一旦豁然贯通,参阴阳而配造化,实有指挥如意,从心所欲之快。……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制造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在已能驾驶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虚声恫揭,以兵临之。然英人所恃而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用是凝然不动。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视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极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材料二:梁启超说:“ 一时言富强者(洋务派)知有兵事,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不知有国务。”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书信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集股总以华股获占多数为主,不得已而附搭洋股,则以不逾华股之数为限,具禀时须声明洋股实数若干,毫无遁饰字样,并不准于附搭洋股外另借洋款以杜蒙混而慎名。实倘有蒙混开办,一经查实随时注销撤办;华人请办铁路,如系独立资本至五十万两以上,查明路工实有成效者,由臣部专折请旨给予优奖以资鼓励。其招集华股至五十万两以上者,俟路工告竣即按照臣部奏定十二等奖励章程核办;无论华公司附搭洋股者,洋公司附搭华股者,地方官均应一体保护,惟不得干预公司办事之权。至公司遇有亏蚀,应悉照中国国家所定条律办理,国家例不偿补。
——清政府1903年《商部重订铁路章程》
材料二    第3条 受本法条款管辖的任一公用承运人,对任何特定的个人、商社、企业、公司或地方,或任何特种运输,不论在任何方面给予任何不正当或不合理的特殊优惠或利益,……或不合理的损害或不利,均是违法的。
第5条 受本法条款管辖的任一公用承运人,与任何其他公用承运人或承运人就不同和竞争性铁路的货物的联营缔结任何契约、协议或联合,或就这种铁路的净利润的总量或部分进行分配,均是违法的。
第12条 所创立的(州际商务)委员会(注:委员们由参议院建议和同意,由总统任命)有权调查受本法条款管辖的所有公用承运人的经营、管理情况,并使它知道其运营的方式和方法,……
——美国1887年《州际商务法》
材料三    合资建设铁路要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在兼顾中央和地方、国家和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投资各方按投资比例共担风险、分享利益;国家对合资铁路实行特殊运价,并给予其他必要的优惠政策;合资铁路公司要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偿本息和自我积累。
——1992年《国务院关于发展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铁路意见的通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美政府对于铁路业规定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的不同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合资建设铁路的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简单的说,洋务派的历史任务就是:缩短中外的差距,引进机器生产,实现由手工制造到机器生产的转变,加速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洋务派活动于中国资本主义从无到有的时代,它的任务是实现‘有’,‘有’以后才能谈到发展,那是又一个历史阶段的任务。所以,严格的说,历史所赋予洋务派的任务是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而不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是不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呢?应该说,基本上完成了,事实俱在,毋庸讳言,至于完成得好还是不好,那是另外的问题。
——摘自李时岳《洋务运动的历史任务及其他》
材料二    1851年至1914年英国年国民收入、年人均收入增长示意图.

——根据《牛津英国通史》中有关数据编写
材料三    19世纪末期,由于英国发展相对放缓,社会贫困状况恶化。中产阶级的社会调查使得人们对英国贫困问题深感震惊,他们认识到贫困的成因不单是因为个人的懒惰,而是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由此英国人的贫困观念的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新自由主义、社会伦理学,和有机体理论以及费边社思想为代表的社会思潮也从理论角度论述了国家和社会干预贫困问题的必要性,逐渐认识到贫困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予以解决······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为20世纪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学海》2013年1期郭家宏《19世纪末期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你对“洋务派是不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这一观点的看法,并阐述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英国近代社会经济变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和英国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共同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期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所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