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占世界的份额表(单位百万元)》
年份 |
1820 |
1870 |
1913 |
1950 |
1973 |
1998 |
中国 |
228600 |
189740 |
241344 |
239903 |
740048 |
3873352 |
中国占世界份额(%) |
32.9 |
17.2 |
8.9 |
4.5 |
4.6 |
11.5 |
对上表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①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居于世界重要地位
②鸦片战争前中国已开始工业化进程
③近代中国GDP占世界份额急剧下降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比较下表所显示的改革开放后中国某一时期各类企业产品出口的走势,从中可以反映出我国( )
A.国有企业改革有待全面展开 |
B.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得到改变 |
C.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初步形成 |
D.民营经济也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 |
据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1—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最初6年就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这说明当时( )
A.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 |
B.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压制中国 |
C.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发展不利 |
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统一 |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有学者因此指出“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即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 )
A.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 |
B.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 |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和创新 |
D.中国市场经济已经逐步确立 |
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制 |
D.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 |
2008年9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考察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时说:“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
C.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以土地公有制为前提 |
D.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永远不会变,土地逐渐私有化 |
20世纪80年代,某大学教授在政治经济学考试命题中,出了一道“鸡蛋换粮食现象隐藏了一种经济发展的规律”的论证题,遭到一些学者和领导的批评。这一命题从理论上得到认可最早可能是由于( )
A.中共十三大的决策 | B.中共十四大的决策 |
C.中共十五大的决策 | D.中国加入WTO |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
罗尔夫·哈宾主编的《社会市场经济辞典》提出制定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和经济政策制定的理论逻辑是“自由+秩序”和“市场+公正”。这主要强调了( )
A.国家在经济中的管理作用加强 |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开始到来 |
C.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废除 |
D.自由经营、自由竞争时代的结束 |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全国代表会议。会议召开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依据应该是( )
A.会议阐明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
B.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中共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
C.会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 |
D.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重大贡献 |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
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中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年份的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
A.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
B.生产力活跃,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 |
C.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
“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① 提出了真理标准问题
② 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 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④ 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 ② ③ | B.② ③ ④ |
C.① ③ ④ | D.① ② 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