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这标志着中国(   )

A.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共同富裕 D.已经完全放弃了对国民经济的计划指导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11月12日,新民网发表“省钱省力省时间,网络购物方兴未艾”的新闻。新闻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包括

A.中国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增强节俭意识 B.互联网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应用
C.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网络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中国曾有多家商会在美国媒体投放了视频广告,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家用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融合法国风尚”;时尚少女身上挂的MP3上标注着“中国制造,配合硅谷的软件”……这种宣传方式表明我国企业

A.推动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加快所有制经济结构的变革
C.积极谋求建立跨国垄断公司 D.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票证通常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票证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票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过变成了工业国
来源:2011届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刊出了陈锡添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文章活灵活现的再现了邓小平1992年1月19日至23日在深圳考察期间的音容笑貌和言谈举止。此后几天,《羊城晚报》《文汇报》《北京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报纸纷纷予以摘登,转载,一个春天的故事由此传遍神州大地。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春”是指中国  

A.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 B.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C.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D.迈开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三 “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百年梦想,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和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是三个重要的节奏。
⑴材料表明,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别是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西方领先于中国的主要原因。
⑵结合所学,扼要指出文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概括说明推动这一转变的社会因素。
⑶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全球化潮流的? ( 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党和人民的艰苦奋斗,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                       ——摘自江泽民1998年视察安徽农村时的谈话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自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片,指出这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建设起步阶段中,优先发展了哪一产业?其取得的成就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在农村实行的改革措施是什么?其有何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当时党中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这主要表明我国

A.商品供求矛盾突出 B.政府放弃了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
C.商品价格完全市场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粮票              图二:布票          图三:抢购生活必需品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我国实行什么经济体制?实行这种体制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怎样的消极影响?我国以什么事件作为转折开始打破该体制?
(2)依据下列四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怎样贯彻落实的?

图一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二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

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图四 中共十四大
(3)依据以下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

图一:小康之家                         图二:2007年我国GDP增长百分之11.4

图三:中国加入WTO                       图四:博鳌亚洲论坛(中国海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时期,世界看到中国

A.已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C.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社科院提出“台州模式”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代表。以本土的民营经济为主,创造并充分应用了股份合作制, 这一形式适应台州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要素组合社会化的趋势,使得民营经济形成了全市国民经济“十分天下有其九”的经济格局. 台州模式的成功,说明
①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可以而且应当用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服务
②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民营经济有利于解放发展生产力
④民营经济在浙江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试,大胆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