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
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
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
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集体农庄进行改革;“文革”结束后,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种措施都( )
A.是对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
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
C.一定程度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
D.具有领先世界的特殊地位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单位:元),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
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C.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 |
D.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 B.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
据统计,1978年我国总就业人员为40152万人,农业就业人员28318万人,占70.5%;第二产业就业人员6945万人,占17.3%;第三产业就业人员4890万人,占12.2%。据此可知( )
A.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作用明显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力的解决了当时的就业困境 |
C.此时我国就业结构还是农业国家的就业结构 |
D.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了市场经济体制 |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踢的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④①②③ | D.②①③④ |
“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
A.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很快。像华为、中兴、三一重工和联想等企业,都是优秀的民企,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在有些行业里是主力军。”该材料可以直接证明( )
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B.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
D.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
鲍盛刚在《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提出:“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的 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的 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材料中两处划线部分分别为 ( )
A.市场经济政府干预 |
B.市场经济市场经济 |
C.政府干预政府干预 |
D.政府干预市场经济 |
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 |
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
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1979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指出:“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这反映了( )
A.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中央肯定 |
C.对“包产到户”的认识有待突破 |
D.农村经济形势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 |
“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 )
A.建立市场主导的社会经济体制 |
B.推动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
C.把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结合起来 |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
20世纪80年代,我国率先在农村进行改革,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
A.实现统一经营,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 |
B.克服平均主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
C.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
D.变革土地所有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见下图),即政府对粮食、棉花、食用油等采取统购统销政策。对这一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保证了人民基本生活物资的需要 |
B.是在物资比较丰富的条件下实行的 |
C.缓和了生活必需品的购销矛盾 |
D.在当时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