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在中外历史上,大国、强国先后崛起。如战国末期的秦国,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以来的美国,19世纪末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相同因素是 (    )

A.制度创新 B.武力掠夺 C.和平崛起 D.民主强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人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中国以前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也觉今是而昨非,回头搞起了“个体户”来,这一做法(    )

A.说明我国农村已经进行包干到户 B.表明中国已否定了苏联模式
C.带动中国城乡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D.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所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

A.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B.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C.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开始建立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原有的“知识无用论、排外思想、意识形态的狂热与平均主义同时被新政策和新规划的大潮一扫而空。”其中“新政策和新规划”应包括(  )
①恢复高考制度   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③设立经济特区   ④分配制度改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全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    ②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地农村曾流传一首民谣:“社员干活听敲钟,一天干活真稀松。队长哨子吹半天,社员还不到地边。”改变这种状况的是( )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C.发展乡镇企业 D.发动大跃进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 )
①“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④②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社会主义国家则在经济改革中突出了市场因素。不能反映二者共同点的改革是( )

A.美国罗斯福新政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中国的改革开放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有利于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形成的因素分别是(    )

A.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个代表”理论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运动形式,对这一进程表述准确的是:(     )


①是鸦片战争长期革命化重组、缓慢发展的过程
②包含许多发展趋势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分过程
③是多种趋势同时存在的多线型、多方向的矛盾运动
④由殖民地型资本主义到独立后转入现代发展轨道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刘迎秋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中写道:“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年度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主要得益于(  )

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
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