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报纸《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中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指的是
A.侵华英军 |
B.英法联军 |
C.发动甲午战争的日军 |
D.八国联军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下列符合“反西化”和“现代化”两个阶段的是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
C.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最初十年,最不可能出现在山东半岛的旗帜是
A.日本海军军旗 | B.德意志三色旗 | C.义和团的旗帜 | D.五色旗 |
“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中日甲午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 | B.英国实现了对中国的占领 |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近代不平等条约开放的商埠中,涉及今天我国直辖市的有( )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马关条约》 ⑤《辛丑条约》
A.①③④ | B.①②⑤ | C.①③⑤ | D.①②④ |
近代名人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诗中有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的诗句。据史实判断与该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 | D.抗日战争 |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是指( )
A.《南京条约》签订 | B.割占香港岛 |
C.《辛丑条约》签订 | D.割占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 |
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
A.是否自始至终坚持抗战 | B.是否利用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
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 | 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
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不屈斗争 | B.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 |
C.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 D.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广大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