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945年10月,刚刚更名的《台湾新生报》发表社论:“回忆五十年的往事,像一场噩梦。一旦醒来,说兴奋不是,说安慰也不是。应清算的历史被清算了,我们只觉得幸福与感谢……台湾所以有今天,实乃祖国无数灾难换来的果实。” 对该社论理解正确的是( )
A.“五十年前的往事”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B.“噩梦”始于日本对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 |
C.“五十年”里中国的国际地位一直不断上升 |
D.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台湾获得新生的原因 |
19世纪90年代初,西方传教士林乐知等观察清廷局势后说:“盖天下事操之以急则难,受之以渐则易。” 甲午战争后,他们继续宣称:“至若变法而不便于民,尤不可操切以图,致酿他故,而反让蹈常习故者流,藉口于决不可变之谬说,遂类于因噎废食也。”这表明他们
A.为维护在华利益反对清廷改革 |
B.批评戊戌变法的措施过于激进 |
C.指责中国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
D.主张变革应该采取稳妥的步骤 |
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中国史纲要》评价某一事件发动者时说:“他们是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发言人,也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代理人。他们的任务就是按照外国资产阶级的旨意,把中国的政治经济纳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轨道。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 | B.《辛丑条约》签订 |
C.清末“新政” |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美国史学家柯文在《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中,论述了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经历者的义和团和神话化的义和团。这表明作者
A.全盘质疑义和团运动的真实 |
B.认为神话化的义和团毫无价值 |
C.多视角多途径研究历史问题 |
D.肯定亲历者的资料都真实可信 |
某谈判大臣接到一列强照会后,当日致电总理衙门称:“说帖大意,于让地一节,言奉天南边割地太广,日后万难相安。赔费一节,言中国财力短绌,万办不到,非大加删减不可……”虽然如此,清政府还是签订了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这表明当时( )
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 |
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 |
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 |
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 |
“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作者应该是站在
A.分析资产阶级革命者学习西方失败的原因 |
B.探究百日维新昙花一现的深层次原因 |
C.批判《资政新篇》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
D.探寻蒋介石政权在民国38年垮台的原因 |
中国社科院马勇《重新认识近代中国两大主题》一文指出:“1895年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外国资本像钱塘大潮一样涌进中国,过去几十年中国人无法梦想的增长迅即实现,开平煤矿、汉冶萍公司等资源很快得到开发。”据此推断作者的观点是
A.西方侵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B.甲午战争使中国遭受严重经济侵略 |
C.西方经济侵略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
D.西方资本涌入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 |
为了完成下列大事件的时序排列,在下图的时间轴上“?”处应填上
A.左宗棠收复新疆 | B.义和团运动爆发 |
C.反割台斗争开始 | D.列强开始驻防山海关 |
下列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攫取的特权中,按开始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②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辟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在界内居住
③嗣后合众国如有兵船巡查贸易至中国各港口者,其兵船之水师提督及水师大员与中国该处港口之文武大宪均以平行之礼相待。
④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A.①③②④ | B.③②④① |
C.①③④② | D.③④①② |
某同学想做一个有关“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这一课题的研究,下列有关该课题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A.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9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 |
B.黄海海战是中国近代清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现代武器与侵略者交战的战斗 |
C.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是一次自发的反抗日本侵占台湾的斗争 |
D.义和团运动是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壮举 |
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从古代到近代变革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统一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上谕:“该国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文中的“该国”是( )
A.日本 | B.法国 | C.俄国 | D.英国 |
有观点认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在1905年之前真的是艰难发展。孙中山经过十年奋斗,经历无数挫折,方才结束‘一个人的革命’,方才唤醒一大批有识之士。”认为中国革命在1905年“结束‘一个人的革命’”的原因应该是( )
A.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于1905年成立 |
B.清朝政府在1905年宣布实施新政改革 |
C.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于1905年成立 |
D.群众性的四川保路运动在1905年揭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