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   )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 B.中苏两国国家利益不同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美国奉行遏制敌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史学家彼得·伯克强调写作《图像证史》一书的目的:一是鼓励图像证据的使用;二是告知使用者某些存在的陷阱。下面是《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的两幅图片,图1是实景图,两位领袖周围满是人,且个个表情僵硬;图2是经过技术处理后向社会公布的。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图1                                  图2
①从图1可以了解到现场真实情况和气氛
②图2出于政治需要,突出领袖的地位及国家平等关系
③两幅图片从不同侧面反映当时的历史状况
④阅读历史图片要结合其特定的时代背景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二  2015年4月24日,在印度尼西亚参加亚非领导人会议的各国领导人来到万隆,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出席纪念活动。(下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
(2)简述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提出
D.参加日内瓦会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的退回。这表明(   )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建国初期与中国建交国家及建交时间表(1955-1962年),这一表格反映的史实是(  )

时间
国家
时间
国家
1955年
阿富汗、尼泊尔
1959年
苏丹、几内亚
1956年
埃及、叙利亚、也门
1960年
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1957年
斯里兰卡
1961年
刚果(金)、老挝
1958年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62年
乌干达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B.“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普遍支持
C.亚非会议开启中外关系的新局面                 D.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1954年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下图)。这次国际会议

A.讨论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对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发扬光大的是               (    )
①日内瓦会议      ②亚非国际会议   ③中美关系改善   ④中日邦交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这一原则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它表达了拥护国际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愿望 ②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基本原则③它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  ④它仍然适用于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来源:2010年高三历史高考模拟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但这并不影响请回答我们的求同而团结……”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会各国的“同”包含哪些内容?
(2)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
(3)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在当时的外交中所起的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文中宣称: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支撑这一观点的典型事例是(    )

A.实行“一边倒”的方针 B.出席日内瓦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表格。
《学习时报》载:客观地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前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1949—1956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上述材料中的哪个时代?举出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的实例。(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

时代
方面
举例(各举两例即可)
 
政治制度
 
外交政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其含义是“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新中国成立后,成功把这一思想应用于外交的典范事例有                                 ①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 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③ 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④ 与美国、日本等国建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统称,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这一历史事件从国际角度体现了(    )

A.维护新中国利益,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B.“一边倒”,反击美国在亚洲的“包围圈”
C.遏制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D.为完全解决朝鲜问题奠定了条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