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亚非地区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周恩来鲜明地提出
A.一边倒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另起炉灶 | D.求同存异 |
2009年6月1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九次会议在俄罗斯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其他成员国领导人出席。下图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领导人等集体合影。这体现了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A.反对霸权主义政策 |
B.积极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
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
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
1949年新中国成立,美国不承认新生的人民政权,中美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下列各组政策或口号与上述“开始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时间吻合的是 ( )
A.“求同存异”“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B.“一边倒”“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 |
C.“另起炉灶”“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断交、废约、撤军”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英国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坚持承认中共政权的实际合法地位。英国这样做主要是基于 ( )
A.国家利益至上的务实政策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力量的强大 |
C.两国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 | D.相同的意识形态 |
新中国建立后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这一政策破产的标志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中国与苏联等17国建交 | D.中美建交 |
我国与东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自古有之。回答下题
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与东南亚地区经济文化交往的是( )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
B.“玉螺一吹推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 |
C.“拨拨弦弦意不同,胡啼番语两玲珑” |
D.“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玉米原产美洲,被视为中国传统“五谷”之外的“六谷”,许多学者认为是在明朝万历前期由海上(菲律宾)传入我国。据此,你认为万历前期应该是在
A.14世纪末 | B.15世纪二三十年代 |
C.15世纪八十年代 | D.16世纪晚期 |
据中国军事科学院专家曲爱国的研究及越南政治家黄文欢的回忆录:在越南抗法战争期间(1946—1954),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向越共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在武器和装备和后勤配合方面,是按“要多少给多少”的指示办。毛泽东是这么告诉过胡志明的:我们是一家子。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这体现当时中国外交政策主要特点是:
A.重点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外交关系 | B.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
C.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外交关系 | D.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
20世纪50年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有
①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参加APEC会议 ④参加联合国大会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印度,此次访问印度
A.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
B.倡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
C.提出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办法 |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右图是我国于196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
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是我国首次一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
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 |
儒家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其含义是“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新中国成立后,成功把这一思想应用于外交的典范事例有 ①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 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③ 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④ 与美国、日本等国建交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在这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A.反对帝国主义的方针 | B.永不不结盟的口号 |
C.“求同存异”的方针 | D.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下列各项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
A.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
B.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
C.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D.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北约建立 | B.中苏建交 |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 D.欧共体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