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
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④参加重庆谈判,
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

时间
主要事迹
评价
20世纪20年代
 
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20世纪30年代
 
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扭转了时局
20世纪40年代
 
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
20世纪50年代
 
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贡献

 
A. 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关系得到根本的改善
B.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力量失衡
C.不结盟运动发展的影响
D.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包括 (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不结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并运用“求同存异”方针解决国际争端的是(    )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D.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文中的“原则”应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国初,张治中将军曾对毛泽东主席说“从过去的教训看,我们的新中国最好既不依靠美国,也不要依附于苏联。”新中国初期,我们却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这主要是因为( )

A.民主革命时期苏联曾给与我们很大的帮助
B.美国是帝国主义国家
C.使新中国在建国初巩固政权、捍卫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被孤立
D.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周恩来说:“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毛泽东赞同地说:“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缓和局势、和平共处,本是我们的口号,现在艾登(英国外交大臣)、尼赫鲁都说了,形势大变了,我们应与一切愿与我建立关系的国家建立工作。”可以从中获取的信息有(    )
①新中国决定以真正的不结盟作为自己的外交政策
②新中国开始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③新中国开始以主动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

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关于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外交政策与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苏联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唯一国家
B.“另起炉灶”的方针,改变了旧中国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
C.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方向”,是因为他提出了(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三个世界”的划分
C.“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20世纪大国关系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
丙所代表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苏联,下图所反映的大国关系所处的年代是(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90年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
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
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实行无敌国外交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倡导多边外交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