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予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三》
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鉴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有不少缺陷,尤其是它仅为政府之规制而非为国民之规制,因而孙中山提出应另制新法。他在给参议院的咨文中说:“查临时政府现已成立,而国民组织之法尚未制定,应请贵院迅为编定颁布,以固民国之基。并据法制局局长宋教仁呈拟《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五十五条前来,合并咨送贵院,以资参叙。”但被参议院拒绝。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组织法的名称,不能包括“人权”的内容,因而主张制定一份名为“临时约法”的文本;二是认为立法如“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应由参议院自行起草。
——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所说“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参议院关于“新法”的认识和孙中山有何不同?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参议院的主张是否得以实现。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哪些主张?三位历史人物对“法制”的认识说明了仆么?
“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
A.不同的国情 | B.不同的社会制度 |
C.不同的经济水平 | D.不同的生活习惯 |
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取得的进展是
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 ②实现了两岸直接“三通”
③建立两岸间对话机制 ④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说道: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圳中英街始流传着一个谜语:1997年之后是什么?历史发展揭示出的谜底是
A.经济特区 | B.特别行政区 | C.九二共识 | D.澳门回归 |
1958年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表明
A.美国企图促成国共和谈来解决台湾问题 |
B.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了理由 |
C.蒋介石的反应体现了国共在当时台湾问题上的某种默契 |
D.海峡两岸有强烈的战争意识 |
据新华社报道,原籍常州的台胞周纯娟女士,是第一个取得入境大陆探亲签证的人。当她第一次探亲走出机场出口的时候,82岁的周老先生一眼就认出女儿,健步迎上去与女儿紧紧拥抱,眼睛全湿润了,泪水里浸满了40年的思念。这一历史事件表明
A.两岸达成了“一个国家”共识 | B.台湾当局结束对大陆敌对政策 |
C.两岸关系缓和出现历史性变化 | D.大陆对台政策发生根本性转折 |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出现许多可喜的变化,究其原因,下列有关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1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合力推动;
2国共两党已开通高层会谈渠道;
3两岸政府已实现“三通”;
4香港、澳门地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树立了榜样;
5台湾经济繁荣、科技发达、体育强盛,使大陆民众形成向心力。
A.124 | B.235 | C.345 | D.12345 |
2013年4月8日,英国“铁娘子”、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她在生前曾代表英国政府与中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该声明宣布
①中国政府决定于1999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性文件
③香港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
④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974年,在西沙海战期间,蒋介石收到一份急电:中共海军导弹护卫舰,企图穿越台海海峡。蒋介石命令:让路。当天,人民海军的导弹护卫舰顺利通过台海海峡,这是25年来的第一次。蒋介石这一态度反映了
A.新中国海军力量的强大 | B.中美关系的改善 |
C.“九·二共识”具有历史基础 | D.海峡两岸关系开始解冻 |
1959年,台湾当局“外交部”这些提法的改变反应出其
A.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 |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 D.对“一国两制”原则的响应 |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如下图,两类特区的共同之处是
A.与政府的关系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B.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D.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2)以上诗句反映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历史史实,请问其原因各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所以,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保留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办法。
(3)材料三中说的“三方面”是哪三方面?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一个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
材料四 关于台湾问题,胡锦涛指出,当前台海局势仍十分复杂敏感。“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是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是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威胁。反对“台独”、遏制“台独”势力的冒险活动,符合中美双方和亚太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
-----2004年10月25日胡锦涛会见美国国务卿鲍威尔
(4)请根据材料四指出目前两岸统一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下列关于《告台湾同胞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发表该公告的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
B.标志着“一国两制”的构想得到了成功运用 |
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
D.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 |
根据中国国情, 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B.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从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1995年1月30日)
(1)一百年前,日本是怎样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材料一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指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建议是什么?他提出的统一“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方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
(3)据材料三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