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国的治下。……但这不可能。于是我想到了邓先生的‘一国两制’,这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材料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
A.香港的长期繁荣与稳定 | B.保留英国对香港的“治权” |
C.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 | D.保持香港既有的社会制度 |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对以上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
①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②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
③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
④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97年7月1日零时12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结束。香港特别行致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作题为《追求卓越,共享繁荣》的讲话。他说:“香港回归祖国,是香港发展的一个契机。”对香港回归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
B.香港回归,标志香港和大陆实行同一社会制度的开始 |
C.香港回归,标志着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
D.香港回归,开创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
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 )
A.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
C.“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
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 力大大增强 |
学习了“一国两制”后,四位同学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最符合“一国两制”理论的是( )
A.甲:“一国两制”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不适用于其他国家 |
B.乙:“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
C.丙:“一国两制”会很快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
D.丁:“一国两制”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港澳回归问题 |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得到成功运用是在( )
A.台湾问题上 | B.香港问题上 |
C.澳门问题上 | D.特区问题上 |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写下了著名诗作《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此诗最有可能创作于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 |
B.1987年台湾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时 |
C.1993年汪道涵和辜振甫举行会谈时 |
D.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 |
“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C.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
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投资 |
某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祖国统一”的图片展,展览内容按事实发生的先后顺序分为四个板块,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②胡锦涛会见连战 ③中英香港政权交接 ④中葡澳门政权交接
A.①③④② | B.①②③④ |
C.①④③② | D.①②④③ |
2009年全国人大为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发文:“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提出一系列重要政策……两岸政党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中,“良好势头”主要包括
①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 ②“九二共识”的达成
③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④两地“三通”的实现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
B.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
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
A.使“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宪法保证 |
B.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自行决定实行何种制度 |
C.特别行政区不必遵循国家宪法,可以单独制定法律 |
D.特别行政区能够行使独立主权 |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正确的理解是( )
A.澳门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方针的首次成功运用 |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
C.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
D.“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实行两种社会制度 |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
C.“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
D.“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