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

A.和平统一祖国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停止炮击金门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10月1日,迎来了祖国60周年华诞。回顾1919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非常有趣的是到2009年,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依次为1919年到1949年、1949年到1979年、1979年到2009年。
请回答:
(1)经过了第一个30年艰苦的奋斗,中国社会最为深刻的变化是什么?从中说明了什么   最根本的问题?  (2分)
(2)第二个30年与第一个30年相比,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在这个30年里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主要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分)
(3)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在第三个30年里的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民族振兴与崛起,   请以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外交和科技方面的成就各举一例来说明。(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我现在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A.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2年7月,李登辉在德国一家电台发表演说。他认为:如果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统一就应当象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那样,进行两个主权国家的合并,提出要以所谓的“两德模式”来处理海峡两岸的关系。请你从祖国大陆和台湾、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政权之间的关系、国际地位的不同,驳斥李登辉“两德模式”的谬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面的漫画,其反映的突出主题是

A.“一国两制”获得成功应用
B.国际反华势力支持“台独”
C.解决台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D.讽刺“台独”势力自不量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台湾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
 

A.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定期互访 D.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强调指出:“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目前阻碍祖国实现和平统一台湾的因素是

A.台湾当局 B.台湾人民
C.台湾的军队 D.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B.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

A.使“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宪法保证
B.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自行决定实行何种制度
C.特别行政区不必遵循国家宪法,可以单独制定法律
D.特别行政区能够行使独立主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正确的理解是(  )

A.澳门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方针的首次成功运用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D.“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实行两种社会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D.“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的共识,是两岸关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下面对“共识”的解释,正确的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
C.两岸实行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D.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发展了《告台湾同胞书》 B.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立场 D.标志“一国两制”方针正式形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中国国情, 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B.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C.“汪辜会谈”受到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
D.“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一国两制理论的创新意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