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任命了13位政府领导人。其中,劳动模范陈永贵和吴桂贤都是从基层被火速选拔成为副总理的,他们在工作上实行“三三制”,即每年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央工作,三分之一时间回原单位劳动,三分之一时间到各地调查研究。这说明
A.中央政府被全面夺权 | B.人大制度基本不能实行 |
C.中央注重走群众路线 | D.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
据“文革”研究专家金大陆统计,“文革”十年间,有着上千万人口的上海,离婚率低得惊人,平均每天只有不到1.8对夫妻离婚。当时人们对于离婚问题的认识,不包括
A.离婚是与“两个凡是”唱反调 | B.离婚反映资产阶级思想严重 |
C.离婚是蓄意给社会主义抹黑 | D.离婚是想学“美帝国主义” |
1998年有个机构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认为邓小平对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因为邓小平
①恢复高考②提出教育革命③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④提倡开门办学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刘少奇同志受到迫害时曾说过:“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刘少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A.文革的全面发动 | B.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
C.文革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无情践踏 | D.中共中央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 |
下图是《接受检阅的红卫兵和群众队伍》,这一历史场景发生于什么时期?
A.20世纪50年代 | B.20世纪60年代 |
C.20世纪80年代 | D.20世纪90年代 |
教科书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实施的载体。下图选自某数学课本,该课本使用的时间可能是( )
A.1949-1956 | B.1956-1966 | C.1966-1976 | D.1978-1988 |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 D.要密切关注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
下图所示为新中国某一时期中学课本教材封面(上方文字为:彻底埋葬帝修反!),这一历史时期
A.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得以奠定 |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中断 |
C.奠定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
D.基层民主有一定扩大和加强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第一届人大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个五年计划 |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
D.第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
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在被迫害时,曾以宪法为武器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谁罢免了我的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但无济于事,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含冤逝世于开封。这说明
A.当时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
B.当时中国宪法规定国家主席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任免的 |
C.“文革”期间中国没有宪法 |
D.当时中国民主法制正在走创新道路 |
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的悲剧重演就是要
A.反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
C.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 D.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以下口号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革命委员会好 | B.勤劳致富 | C.超英赶美 | D.尊重人才 |
刘少奇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刘少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文革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无情践踏 | B.文革的全面发动. |
C.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 D.中共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 |
2006年4月19日,某报纸刊登一篇题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的文章中指出:“今年的五月十六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四十年前的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政治运动爆发了。它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超越了任何一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导致此浩劫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 | B.反党集团的推动和利用 |
C.党的指导思想出现重大失误 | D.个人崇拜的发展和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