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当代画家陈逸飞创作的油画,该画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B.与国民党军战略决战 |
C.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
D.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
有人将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国共关系分成三大阶段。其中1945年8月至1947年3月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国共关系总的特点是
A.两党还维系着谈判关系,但在一步步走向决裂 |
B.两党摒弃前嫌,共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大计 |
C.两党以军事斗争为主,呼应以政治斗争 |
D.全面战争与和谈交叉进行 |
1945年10月10日由国共两党代表签署了一个重要协定。下列关于其签订的历史意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解决了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的分歧 | B.使中共在政治上处于主动 |
C.反映了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 | D.为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创造了条件 |
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的贡献是: ( )
①开辟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②与刘伯承率领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③指挥淮海战役 ④解放大西南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图是一幅题为《重点攻势》的漫画,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
B.使我军逐步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
D.推翻了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 |
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其中“天翻地覆”的含义是( )
A.开始战略反攻 | B.推翻国民党政权 |
C.基本上消灭国民党主力 | D.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
1948年冬,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几十万里,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重要原因是
A.淮海战役取得最后胜利 | B.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 |
C.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 | D.各个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
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1940-1944年是抗战时期,以抗日战争为重任,因而“民主”出现频率不高
②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因而“民主”出现频率较高
③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民众热议“民主”
④1947年内战,“民主”频率下降
A.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根据图9判断这个告示的内容可能是
A.南京国民政府拉壮丁的告示 |
B.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的告示 |
C.南京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告示 |
D.中华民国成立的的告示 |
2010年2月11日,国际奥委会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122次全会上,中国城市南京在投票表决中战胜欧洲古城波兰的波茨南,成功获得第二届青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为迎接青奥会,某中学同学准备在校园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史相关的图片网站。请你审核下列有关图片的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 ( )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l: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
B.图2:1853年,颁布《天朝田由制度》,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
C.图3: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
D.图4: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覆灭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 |
某一电文中说:“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徐州。”电报内容反映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 B.孟良崮战役 | C.淮海战役 | D.平津战役 |
民国时期的一封书信里这样写道:“东北已是共军的天下,国军困守孤城,为了当朝的既得到集团利益,在和平的政治竞争上,敌不过共党的下层渗透和号召,只得利用美元、美城和武力想保持天下。”这封信应当写于
A.辽沈战役前 | B.辽沈战役中 | C.渡江战役前 | D.渡江战役后 |
“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朱自清语)这说明当时人们的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要和平,争民主” |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20世纪40年代中期,朱自清总结了当时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打倒列强,除军阀” |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 D.“要和平,争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