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 | 国民党"一大"召开 | B.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C. | 《双十协定》的签订 | D. | 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电影《建国大业》是广电总局最重要的献礼作品之一。《建国大业》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
①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②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③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反攻的开始
④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A.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毛泽东诗词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下列诗词按它们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③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②③①④ | B.②④③① | C.④①③② | D.④②③① |
1945年在努力争取全国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要为人民利益努力争取和平 | B.尽量避免内战 |
C.继续同国民党合作,维护统一战线 | D.既要争取和平,也要准备斗争 |
毛泽东说:“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反攻,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毛泽东指的事件反映在下列哪个图片中
20世纪的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回答16、17题。
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
20世纪4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分析当时国内的形势时说:“第一中国要和平,第二中国要民主”为争取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共产党
A.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B.签订“双十协定” |
C.掀起反饥饿、反内战运动 | D.与国民党恢复和谈 |
美国从大力支持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内战,到战争后期又断绝了对蒋介石的援助。这些政策的变化说明:
A.美国的对华政策不锝人心 | B.蒋介石的势力日益衰落 |
C.维护侵略权益是其对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 D.美国对化政策复杂多变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 )
A.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岐和矛盾 |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C.要求全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 |
D.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
在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期间,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形势是:
A.三大战役即将取得全面胜利 | B.准备发动对国民党的战略决 |
C.准备进行渡江战役 | D.胜利地突破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
1949年的北平谈判与重庆谈判相比,不同的特点在于
A.由国民党方面首先提出谈判倡议 | B.都是国民党的缓兵之计 |
C.国民党都没有和平诚意 | D.国民党已经不占军事优势 |
毛泽东曾经说:“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集聚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结束。 ” 毛泽东发表这番谈话的背景是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 | B.人民解放军已经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 |
C.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经结束 | D.国共两党的北平谈判宣告彻底失败 |
1948年秋,中共中央认为与国民党主力军进行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其依据是: ①人民解放军的数量和装备有了很大提高②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③国民党内外交困,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 ④蒋介石准备孤注一掷,寻找人民解放军主力决战 (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的重大军事战略行动是(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 B.战略反攻 | C.战略决战 | D.渡江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