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和平协议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①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②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③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 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 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
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C.②③④正确,①错误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其中以三大摇篮即①人民军队的摇篮;②中国革命的摇篮;③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最准确的是(  )

A.①:这支人民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
B.②: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D.①:延安、②:瑞金、③:遵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于1936年和1945年分别在西安与重庆进行了谈判,对于这两次国共谈判叙述正确的是

A.两次谈判国共两党的目的一致,但谈判的结果不同
B.两次谈判的结果说明了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C.两次谈判中美国对国共两党谈判的态度与政策相同
D.两次谈判国民党都是为了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纪念1644年李自成义军推翻明朝进入北京后败亡的文章),说:“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  )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B.北平新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中共“七大”召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漫画多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评说世事,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和平方案”是指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和平协定》
B.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
C.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D.表明作者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的两种梦想推动的:一是爱国主义者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社会底层的农民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的是在:

A.土地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7年某日毛泽东曾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及陈赓:“延安准备暂时让敌占去,但陈先瑞、韩东山所率五师部队三千余人有被敌歼灭之危险。故无论如何应派队救援。”“以一个旅渡(黄)河接护五师,主力四个旅即刻占领同浦线。”此时战争的主要态势是:

A.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进攻 B.国民党军展开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即将打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族主义只有在短暂的时期内变得极为重要,即在民族建构、政府、外部威胁、领土争议、或内部受到敌对族群或文化群体的主宰危机时,民族主义才显得极为重要。”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时期是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战争后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解放战争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  )

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传教士师古德说:“整个中国渴望改变;科举制成为过去,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政府也开始懂得其存在不是为了统治者的私利;爱国的精神正在产生,抵制美货运动是最初的表现;对宪法和重组军队的要求已经得到回应;禁止缠足、女子教育、新建筑风格、治外法权都是热烈讨论的问题。”材料反映的年代应该是

A.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B.民国初期
C.北洋军阀时期 D.清朝晚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厂死在接收上, 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 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邀请宋庆龄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电报中说:“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这里的“遗志”实现主要指

A.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 B.代议制民主的真正实现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民主主义革命目标的基本完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性的;是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即为归纳。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选项
具体事物、现象
一般性认识
A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斗资批修
中共光辉历程
B
《权利法案》、1875年宪法、1889年宪法   
近代民主制度确立与发展
C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D
《唐璜》、《悲惨世界》、《梅杜萨之筏》、《等待戈多》
浪漫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故宫文物迁移路线图(部分)。下列关于图中标示的四次迁移的历史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B.②处:日军制造“七七事变”
C.③处:日军攻占南京,国民政府内迁
D.④处:国民政府战败,败退台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西藏和平解放选择题